当前位置: 马蜂 >> 马蜂的天敌 >> 叶茂中从小镇青年到地球人都知道
叶茂中平时爱穿黑色运动T恤,戴黑色帽子、黑框眼镜,爱抽雪茄。图片来源:叶茂中微博
年1月13日,中国著名营销策划专家和品牌管理专家,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创始人兼董事长叶茂中,因病在上海去世,年仅54岁。
圈外人可能对他的名字不熟悉,但是叶茂中创作出很多有记忆点的广告,一定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地球人都知道”、“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这些流行广告语正是出自叶茂中之手。
熟悉他的人说,叶茂中的奋斗经历,是典型的小镇青年奋斗史。对待创意,叶茂中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
在弟子程英奇的回忆里,叶茂中是个“灵感迸发型”的策划人。他思考创意时喜欢抽雪茄,会议室总是烟雾缭绕。他嘴里不停地念念有词,用手敲桌子,摇头晃脑的,拿支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突然迸发出一些念头和想法,创意就这样出来了。
叶茂中常年戴着一顶黑色鸭舌帽,帽子上一颗带火焰的红色五角星,火焰被风吹得旺盛。
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在“叶茂中线上追思会”回忆,“在中国广告界,爱他也好,恨他也好,但就是不能忽视他。”
与广告结缘
年端午节,叶茂中出生在江苏泰州一个渔民家庭,因为一出生就有10斤重,他的小名叫“十斤”。叶茂中和姐姐从小生活在渔船上,家境贫苦。
年,21岁的叶茂中在江苏泰州电视台当美工,负责画板报等杂活。
他的大弟子、叶茂中策划负责人丁士安说,他曾多次听师父讲过第一次接触广告的故事。叶茂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拿到某空调广告项目,他找来专业的摄影师、服装师、化妆师和道具师,自己当导演,拍出“一杆进六球”的广告。当时社会上流行打台球,广告成功让观众对“球技高超”的印象和该空调品牌挂钩,再配上一句广告语:XX空调,高层次的追求。这家空调厂家看到成片后大为满意,连续在央视投放了五年。
叶茂中告诉丁士安,当时凭借这个广告片赚了元,他发现拍广告能赚钱,此后决定投身广告行业。
随后让叶茂中名声大噪的,是他系统学习广告知识,同时把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写成了一本《广告人手记》。
提及叶茂中的出书经历,不得不提到文硕。
在熟悉叶茂中的人眼里,文硕是叶茂中的“伯乐”和“贵人”。文硕是知名的会计学者,品牌营销专家,年,文硕策划出版了三木广告丛书,并在书的最后留有征稿信息。有一天,他接到一个自称叶茂中的人的电话,电话里,对方说来投稿。
彼时,叶茂中写了《广告人手记》的书稿,到处找人出版,但处处碰壁。叶茂中当时在杭州的一家普通的广告公司做文员,没有出版社愿意为一个普通人出书。
电话沟通后,文硕请叶茂中把书稿寄到北京。“当时我一拿到手就被书稿的叙事风格所吸引,这套书经过我的包装后,发行一定没问题。”文硕说。他认为,叶茂中的《广告人手记》,是国内第一个以实例的方式,从实战的角度介绍广告策划知识的,而他有成熟的包装理念和销售渠道,他对这本书的市场有自信。
应文硕的邀请,叶茂中赴京为自己的第一本书的修订和出版奔走。文硕回忆,第一次见到叶茂中时,他谈吐直爽简洁,身材健壮,穿着一身徒步旅行套装,还戴着一顶棒球帽。“那时候他的帽子上还没有星星和火焰,但他已经知道包装自己,标签化自己的形象”。
在文硕的包装下,《广告人手记》顺利出版,文硕记得,这本书首版1.5万册,在半个月内售罄,此后又多次再版。
年前后,在文硕的帮助下,叶茂中出版的第一本书。受访者供图
在《广告人手记》里,叶茂中把自己称作广告鸭子,“鸭子这个东西,陆地上能跑,水里能游,逼急了还能扑腾两下。”
随后,两人又先后出版了叶茂中写的《转身看策划》和《圣象地板策划实录》。前后几本书的出版,让寂寂无名的叶茂中一下子广为人知。
与叶茂中共事后,文硕发现,除了策划天分,叶茂中非常勤奋。当时内地还没有出版广告类书籍,所有理论书籍大部分是台湾翻译欧美的,叶茂中几乎穷尽了所有的方式去海量地阅读,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策划和阅读上。
“文硕是我的贵人,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功成名就后,叶茂中都是这样向友人介绍文硕。
年,叶茂中被一家杂志评选为“中国十大策划人”,使得在社会上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叶茂中一跃跻身“一线策划人”。
“中国营销策划第一人”
年,叶茂中在北京创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
叶茂中以简短有力、通俗易懂,抓住记忆点等自成一派的策划风格,推出众多成功的广告策划案例,开创了中国广告营销的新方式,被称为“中国营销策划第一人”。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地球人都知道”、“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洗洗更健康”、“恒源祥,羊羊羊”、“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蓝瓶的钙,好喝的钙”、“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等广告全都出自叶茂中的创意策划。
那些年,他创作的广告语,因为简单有趣、朗朗上口,很多成为了社会流行语。
叶茂中还通过营销包装带火了一批品牌。
真功夫是叶茂中策划最为经典的案例之一。年,这家小公司还叫“双种子”,他选用功夫的中国文化符号,改名为“真功夫”,与美国文化符号麦当劳叔叔和肯德基上校形成东西文化冲突。并定制“营养快餐”这一战略诉求,提出“营养还是蒸的好”正面刚麦当劳和肯德基。
产品上他建议公司果断砍掉油炸食品,专注中式营养快餐,并以这样的概念快速扩张。他助力“真功夫”快餐从东莞几家小店,6年推向全国直营店超过家,成为本土快餐第一品牌。
不只是对企业进行策划包装,叶茂中在早年就懂得包装自己。他的个人标志是一个黑白人物剪影。剪影形象是一个戴着黑色帽子的男人,一道光从侧脸打下来,戴着黑框眼镜的眼睛隐藏在阴影里,神秘莫测。
黑色的帽子中间有个红色的五角星,星上的一个角被叶茂中改成一团随风而动的火。日常中的叶茂中也常年戴着这样一顶黑色帽子。
叶茂中曾向人解释过他戴黑色帽子的由来:第一,他崇拜红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二,他崇拜崔健,崔健演出时喜欢戴一顶白色帽子,帽子中间有颗红色的五角星。
叶茂中的个人标志是一个黑白人物剪影。剪影形象是一个戴着黑色帽子的男人,帽子中间有个五角星。一道光从侧脸打下来,戴着黑框眼镜的眼睛隐藏在阴影里。受访者供图
他最常穿的衣服是黑色T恤,厘米左右的身高,黝黑健康的小麦色皮肤,一身健硕的肌肉,整个人很显精神。
“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就是玩命”
年,和叶茂中同乡的丁士安毛遂自荐,来到叶茂中在北京的工作室上班。
丁士安回忆,刚到公司,创意策划、开车、做饭、打扫卫生,什么杂活都干,四个初创员工租住在北京二里庄小区的三室一厅。四个人同吃同住,相比起公司,更像是家的感觉。
丁士安厨艺一般,有两个菜是叶茂中很爱吃的,辣椒炒猪耳和冬瓜排骨海带汤。
总做这两道菜,公司搬到上海后,每年过年丁士安都会在家把两道菜做好,带到叶茂中家去拜年。两个人两道菜就能喝一晚上。
多年的跟随,丁士安看到叶茂中身上对于创意近乎疯狂的痴迷和执着。叶茂中在演讲时曾说过,“你对自己残酷一点,世界就会对你好一点”,这是他信奉的奋斗格言。在工作中,叶茂中可以用“狠”来形容。
叶茂中的公司越做越大,项目越来越多,越做越有钱。但他有个习惯,在办公室里摆一张行军床。想策划和创意经常通宵达旦,叶茂中就直接睡在行军床上。回家休息是很奢侈的,他不愿意浪费时间。
工作室刚起步,大家工作都很拼命。白天跟客户访谈调研,连夜必须要把所有的访谈全部整理好。无论多晚,叶茂中全程陪着员工整理访谈信息,写成总结报告。
丁士安说,在创意推进中,叶茂中不仅重视创意的文案,对于创意的脚本,包括现场拍摄、后期制作等都会深度参与。他和导演探讨拍摄角度,听取改进意见。有时几个片子一起拍到很晚,叶茂中就在片场的角落摆个行军床睡一晚,行军床睡坏过好几个。
那时还没有外卖,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丁士安经常去买桶装方便面,后来花销太大,改为去超市买促销装或者批发方便面。“师父的床头、我们办公室,到处都是方便面。现在我看到方便面就头大,再也不想吃了。”
10年的时间,叶茂中工作室从奥体两间加起来不到50平方米的办公室,扩充到到国贸财富中心一整层楼。
年1月24日,叶茂中位于上海桃江路的办公小楼和门前小院、雕塑。新京报记者乔迟摄
叶茂中有句话,“人生某一阶段,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就是玩命。”在丁士安看来,沉浸在工作状态中的叶茂中是非常玩命的。
通宵熬夜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有次丁士安亲眼看到,叶茂中因为对创意不满意,使劲抽自己的耳光。丁士安吓坏了,赶紧上前制止,“叶总,不要对自己逼得那么急。”
叶茂中不光对自己狠,对员工也严格要求。
公司创业早期,叶茂中会让员工憋尿,员工抛一个创意,才被允许去上厕所。
年世界杯期间,叶茂中团队负责策划的马蜂窝旅游网需要临时改广告片。早上9点多,接到改动通知,如果一天内想不出新广告,客户将面临1亿多元的损失。
情况紧急,憋尿都没用了,叶茂中让员工开始跑步,想不到创意就一直跑。丁士安回忆,“这时候出创意就要快,再想不出就累死了。”最后,他们跑了半个多小时,用新创意摆脱了这场危机。
年1月19日,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在网上举办“叶茂中先生追思会”。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提到,他眼里的叶茂中是个足够勤奋的人。“写了那么多书不说,他阅读之勤奋,写作之勤奋是业内少有的。”
叶茂中的外甥邵昱程跟随他将近十年,他经常半夜两点多给邵昱程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