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蜂 >> 马蜂的天敌 >> 在线旅游成问题马蜂窝,捅破之后该怎么
圳论评论员姚龙华
眼下正值旅游旺季,外出旅游的人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多。近日发布的《年(上)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默认搭售、大数据“杀熟”、虚假宣传、低价陷阱等现象是在线旅游平台最常见的几大陷阱;马蜂窝、世界邦旅行、小猪短租、侠侣亲子游、联联周边游等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综合指数低于0.4,获“不建议下单”评级。
所谓在线旅游,是旅游服务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产生的新的服务业态。早在年9月,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到年,旅游业与互联网全面融合,互联网成为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在线旅游投资占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的15%,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国民旅游消费支出的20%。
近年来,在线旅游“野蛮生长”,其业务已覆盖了旅游的全部产业链。数据显示,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规模达到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5%;在线旅行预订网民规模达到4.1亿人次,同比增长9%。预计年,全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超万亿。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如此诗意的两句话,简直可以看作是旅游业的广告词,让人跃跃欲试、欲罢不能。不过,一旦你一不留神入了在线旅游的“坑”,可能就会直呼:“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咋就这么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失望和远方的苟且。”
任何一个事物跟“野蛮生长”挂上钩,往往都意味着伴生的问题重重。近两年,韩雪、王志安、于建嵘等知名人士相继入了相关在线旅游平台的“坑”,很多人也经由他们的公开怒怼了解了在线旅游的一些套路。其实,由于在线旅游发展时间较短,整个行业缺乏成熟的经验支持,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企业的诚信自律意识也不强,再加上在线旅游消费涉及线上、线下诸多环节,覆盖交通、酒店、景区、餐饮、购物等多个方面,责任不易厘清,监管存在盲区,因而成了问题“马蜂窝”,一直是消费投诉的“重灾区”。默认搭售、霸王条款、虚假宣传、低价陷阱、大数据“杀熟”、订单退改难……各种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又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在线旅游的问题“马蜂窝”就在那里,有人敢于捅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捅破之后该怎么办?如果不能把一个个如马蜂的问题及时“杀死”,那么它还是会继续蜇人。其实,这已经不是在线旅游第一次被“起底”了,针对在线旅游平台的投诉也有增无减,但它们反而越来越沉得住气,一再辜负消费者的信任,一再挑战消费者的忍耐程度,简直有一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淡定从容。原因何在?关键就是问题被挑破了,但相关方却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拿它们也没啥办法,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选择还是那些,该用的时候还是得用。有些在线旅游平台问题缠身,却仍然活得好好的。
在线旅游消费问题多发频发,是制约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掣肘。把问题“马蜂窝”消灭干净,让在线旅游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舒心,少一些人在囧途多一些诗意浪漫,是一种普遍期待,也需要所有人来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