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

想起马蜂菜,像极了我的童年

发布时间:2023/3/13 2:38:24   

文/刘东华

在当下提倡绿色、健康饮食的大环境下,田野里生发出来的马蜂菜,无疑成了城市餐桌上的新宠。虽然其美味不能和生猛海鲜、鲜虾活鱼们媲美,但它绝对的健康啊,没有人会怀疑马蜂菜能怎么作假。

如果靠颜值,马蜂菜绝对不输当下爆火的演艺圈的小奶狗们。

虽然是乡下的崽,马蜂菜这种植物,从出生,自地皮下露出脑袋来,就是非常清新的形象。叶片是圆的,枝干是饱满的,并且非常清脆。

长在乡村的孩子们,小时候调皮,会掐了马蜂菜的茎,把各自的眼皮撑开,无论眼睛大小,都那么圆圆地睁着。马蜂菜就像是乡间的玩伴一样,快乐着彼此的童年。

马蜂菜长相出众,但并不娇贵,其生命力强大到让人怀疑人生。

懂得马蜂菜的人都知道,这种野菜,耐旱,夏天高温、少雨的季节,马蜂菜照样生长,作为一种野菜,如果长在庄稼地里,被连根拔起,丢在路边或者田埂上,它们会因陋就简,就地安家,所以马蜂菜也叫不死菜。

如果想移栽马蜂菜,从栽培技术上更没有什么讲究,直接把马蜂菜的茎掐下来,扦插,保证成活率%,人说给点阳光就灿烂,马蜂菜是给点土壤就发芽。

马蜂菜不仅耐旱,也耐涝。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所以这就是马蜂菜的生命力之顽强。在田野里,一场大水之后,正常的作物奄奄一息,反而夹缝中生长的马蜂菜,抖落一身的泥浆,最早焕发出生机来。

想到写马蜂菜,是觉得马蜂菜像极了我们的童年。

长在六七十年代的人,乡下的生活清苦。那个年代,并不是父母长辈不懂得怎么疼爱孩子,是受生活环境和物质困乏的影响,无能为力,再就是每家的孩子都多,三个五个,正值全国人口增长的高峰时候,若是到了夜晚,昏黄的油灯下,每家的炕头上,似乎都能见到几颗黑乎乎的小脑袋。等着吃饭,等着穿衣,也迫不及待地等着长大。

像自由生长的马蜂菜一样,那时候的乡下孩子,都在努力地为自己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能玩的开心,能吃饱肚子,能解决口腹之欲,就是童年生活的意义所在。

孩子当然极少野生,但每一个都活得像野生动物一样。

记得那时候,晚上和伙伴们一起,玩累了,睡在某一处的草垛里,朦胧中醒来,时间已经半夜,然后再战战兢兢地冒着夜色回家。也有家长睡到半夜,突然发现家里少了一个孩子,在慌忙着去找,弄得全村里鸡犬不宁。

我们童年里的快乐,若是回顾起来,很多都是莫名的心酸。

那个年代,食物缺乏,马蜂菜摘回来,切碎,和面一起,蒸窝头,口感里略有淡淡的酸味,但比起粗粮的锅饼好吃多了。

如果马蜂菜到了夏末秋初,开始变老,枝枝蔓蔓的,不易于再直接食用,可以晒干,等冬天或者过年的时候做包子。晒马蜂菜,程序上要繁琐一些,就是因为它的生命力太强,活生生的一棵马蜂菜,是不会向谁屈服的。有点像当年的孙悟空,能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呆上七七四十九天,开炉,人家炼成了火眼金睛。

所以,晒马蜂菜要先用滚开的水烫过,然后拉出来放在高处沥水、晾干,最后才可以摊开了暴晒,把马蜂菜做成干菜,到了冬季,又是填饱人肚皮的一道美味。

今天,我们的同龄人,中年已过。想起来童年时候的马蜂菜,当然已经不是最初的清新与鲜活了。到了我这个年龄,就像是被晒干了马蜂菜一样吧,开水里淖过几回,烈日下翻晒过几次,没有孙悟空的不败之身,但有马蜂菜的皮糙肉厚啊,如果还敢在人前说几句大话,那就是——

“我说年轻人,知道你狂,但也别拿哥不当盘菜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8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