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蜂 >> 马蜂的天敌 >> 家乡汾阳的崇胜寺和神力的传说
我的家乡是贾家庄镇大相村。记得父亲樊茂桐生前经常对我说:“咱们村文物古迹有许多,其中崇胜寺和卜山书院都是咱家祖先投资所建。听你爷爷和村里的老辈人都说,创建崇胜寺的祖先名叫樊公友,你以后如有机会,可核查一下《汾阳县志》予以证实。”
记得村里的老教师张燕龙和老文化人杜崇高多次提到崇胜寺,他们还把崇胜寺的地理位置和寺院内各大殿、庙宇的名称、藏塑绘制出图示。归纳他们所提供的这些情况可知:崇胜寺位于村西北部,东与北门入村路紧傍,西与王街居民区相连,南与卜山书院为邻,北与汾太公路(现为汾酒大道)接壤,占地面积大约平方米左右。抗日战争前,崇胜寺虽历经多次历史战乱,但未遭受损毁。寺院里有许多尊神象、佛象金壁辉煌,形态逼真,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观赏价值。抗日战争爆发后,驻扎在邻村罗城村的日军竟将崇胜寺视为眼中丁、肉中刺,扬言非拔掉不可。原来,他们认为寺院里奇室暗道数都数不清,八路军躲藏进去很难搜寻到。于是,他们强行组织村民携带工具,拆毁寺院。他们还捣毁神象和佛象,并把木质结构拉运到罗城村日军本部当柴烧。他们恶行累累,成为彻头彻尾的千古罪人。到了建国初期,汾阳县人民政府派遣车辆,又将崇胜寺里残留的一些木质结构与砖石拉运到县城,用于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至此,崇胜寺里除“斋房院”以外,其余建筑群体全部被夷为平地,仅剩遗址。
父亲的重托我铭记在心,言犹在耳。于是,我从年担任了贾家庄乡文化站站长以后,就多方收集并研究汾阳县许多史料,终于从年出版的《汾阳县志》上查找到相关崇胜寺的记载:崇胜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二年(),天保三年碑著名爱国文学家顾炎武有记。该寺占地面积约平方米,从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有山门、亨哈二将殿、天王殿、毗庐殿、观世音菩萨殿、大雄宝殿(俗称七佛大殿)、马王殿、千手佛殿、文昌庙、钟楼、鼓楼、寺院等。主体建筑分成五进式院落,主建筑“斗拱、疏朗、出檐深远”(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年调查记略),左侧又有建于清代的斋房院、藏经楼等建筑,是县境内较大的一处寺庙建筑。该寺院如前文所述已被拆毁,今仅剩斋房院。该院为四合院式,二层结构,保护较好。其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现在山西省博物馆和小相村护国灵岩寺内收藏。
通过查阅以上史料记载,可以得出以下五条定论:一是崇胜寺始建于公元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二是斋房院始建于清代,具体时间待考证。三是崇胜寺占地面积约平方米,这与老教师张燕龙和老文化人杜崇高所提供平方米左右基本相符合。四是崇胜寺建筑达到很高水平,要不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怎还会亲自前来进行实地调查并留有文字记载呢?五是崇胜寺的群体建筑虽然大多都毁弃,但其相关文字记载和图片仍有相关部门和寺院收藏。
然而,使我感到万分遗憾的是,从上述记载中,找不到崇胜寺始建人的姓名。为此,我又再次走访了村里的老教师张燕龙。他对我的答复是:“听村里前后3代老辈人口传,都认为崇胜寺肯定是你家老祖先所创建,至于始建人是谁?谁也说不淸。他们还提供说,崇胜寺曾于明代万历中期进行过重修,重修人是樊公友。”他的这一解答,使我联想起相关卜山书院的历史史料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明万历中期,大相村樊公友(樊宗英九世孙)重修卜山书院,冀南道分守彰其门曰“世义”。我通过上述民间口传与史料记载相对比,明确领悟出三点:一是重修崇胜寺与重修卜山书院都发生在明代万历中期,这不可能仅仅只是巧合。二是樊公友是善行义举者,他既然热心重修卜山书院,就不会对距离卜山书院仅隔一条街道宽的崇胜寺坐视不理。这样看来,崇胜寺的重修人一定是他,这与村里众多老年人们所提供的情况完全符合。三是樊公友为什么要重修卜山书院?这是因为卜山书院的始建人是他的九世祖樊宗英。再按理推,他之所以要重修崇胜寺,也是因为崇胜寺的始建人是他的更早的老祖宗。
综上所述,我可以明确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樊公友是崇胜寺的重修人,崇胜寺的始建人现今虽还未能得出定论,但他肯定是我们樊氏家族的祖先。
我作为樊氏家族的后人,有责任将崇胜寺的历史续写到现今。
崇胜寺院里幸存下来的斋房院,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20米,占地面积约平方米,约占崇胜寺总面积的十六分之一。崇胜寺在上世纪人民公社化时期,是大队党支部、管委会的办公室和第一、四、六3个生产小队囤放粮食的大库房。到了土地下户后,建立幼儿园。幼儿园迁走后,才闲置关门,由一名村干部掌管钥匙,实行封闭式保护。近十多年来,这里曾接待了汾阳市文化、文物等部门领导多次组织的观赏考证。
崇胜寺被毁弃的所有建筑群体的地表上,在上世纪人民公社化时期,是第一、四、六3个生产小队收打粮食的场地,还在东部区域建立大队和第四生产小队的饲养站。到了土地下户后,拆除饲养站,批建为民用宅基地。此外,在原3个生产小队收打粮食的场地上,建立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和戏剧大舞台。
年,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了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拆除旧村两委办公室,新建起一座设计奇特、规模宏伟的文化活动中心,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与此同时,修缮了大舞台,平整了广场,安设了单杆、双杆等体育活动器材,特别是还向汾阳市文物旅游局提出申请,希望将崇胜寺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此为今后更加有效保护斋房院和发展旅游业打下坚实基础。
崇胜寺是村里历史最长的文物古迹,发生并流传在这里的民间传说《神力的传说》优美动听,脍炙人口。
相传,崇胜寺里的众多神象和佛象因时代久远,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大都附有灵性,其中尤其是观世音菩萨曾多次显灵庇护村里的百姓。在清代乾隆年间,村里有一个青年人名叫相里建勇,他孝敬父母亲,又勤实肯干。只因家境贫寒,他经常到村里的富裕人家打短工。有一年夏天,他给王街上一家姓王的大庄户人家打小麦。打麦场紧傍崇胜寺,并且中间开着一个旁门可以直通寺院里。寺院里浓荫避日,气温凉爽。为此,每天中午歇晌时,他总要进入寺院里休息。
有一天,王家主人安排他扛小麦口袋入库。收工后吃过中午饭,他照例走进寺院观世音菩萨殿里歇晌。他脱下单衫铺在砖地上,又把草帽当枕头,然后四肢朝天躺了下来。他劳累了整整一个上午,浑身感到十分疲倦,很快便进入梦乡了。恍惚中,他只见大殿正中神龛上端坐着的观世音菩萨慢慢舒展慈眉善目,启动粉红小口开言道:“建勇,你是个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小伙子。现在菩萨两耳发痒,请你帮助抠一抠吧!”他心里思忖:“观世音菩萨是塑象金身,怎会说话呢?”为此,他万分惊骇,竟浑身急出冷汗。他睁开两眼仔细观看,只见大殿里一切依旧,四周围也听不到任何声响。“啊,我这是在做梦哩!”他嘴里在自言自语着,早又迷糊起来,很快进入梦乡了。岂料,适才的梦憬又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了,所不同的地方是,这次观世音菩萨竟连续三次请求他为她抠耳解痒,菩萨脸上的神情也显得异常焦急不安。他又被惊醒了,感到十分奇怪,赶忙一骨碌爬起来,走到观世音菩萨塑象前仔细观看,果然发现在菩萨的两只耳朵里住着两窝马蜂。马蜂窝上爬着的马蜂密密麻麻,少说也有几十只。“喔,原来菩萨显灵,要我赶走这些马蜂,这事很容易办到呢!”他向菩萨塑象说完这句话,很快前往打麦场上拿来一根长竹杆和一把大扫帚。他先用长竹杆捅下那两窝马蜂窝,再用大扫帚把满殿乱飞的马蜂驱赶出殿门外。这时,他看了看日头还早,便又重新把单衫平铺在砖地上,枕着草帽继续睡大觉了。
“起晌了!上工了!”王家主人粗亢的喊声从打麦场上传了进来,也传进了相里建勇的耳中。他赶忙翻身坐了起来,计划穿上单衫前去打麦场上劳动,可单衫却不知放到哪里去了。他心里思忖:“这肯定是王家年轻人们逗笑起哄哩,肯定是他们把单衫藏起来了。”于是,他便从殿里殿外认真寻找起来了,最后才发现单衫是被压在大殿门前左边那根很粗的木柱下面。这时,王家主人催促上工的喊声又传来了,他听到后一时性急,竟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托木柱。谁知,他没用多大力气,果真把木柱托起来了。他用右脚踢出单衫,当穿在身上时,他这才感到这件事情太离奇古怪了。
相里建勇火速赶到打麦场上,把这件奇异的事情告诉王家主人。王家主人笑哈哈地回答说:“真应该恭喜你了,适才分明是观世音菩萨庇护你,传授给你神力了!”话毕,王家主人马上吩咐场上的两名年轻人向相里建勇的双肩上摞小麦口袋,一连摞了五袋,再也摞不上去了,可相里建勇丝毫不觉得沉重。
从此,相里建勇得到神力的消息在大相村以至周边各村广为流传起来,许多富裕大户知道相里建勇干重活一个人要比几个年轻人都强,所以都愿意出工钱雇佣他打短工。他为了多挣钱抚养父母亲,也就磨上下碾上上的,更加勤劳肯干。随着,他娶了媳妇,家庭生活也就富裕起来了。
有一年夏天,相里建勇购买了一头大黄牛,又配备了一辆木轮铁皮大车。他赶着这辆牛车给富裕大户收夏拉小麦,挣得的工钱更多了。
冬天来临了,相里建勇赶着牛车前往一百多里以外的黑盘沟煤窑拉黑炭。在返回途中,因他不熟悉当地地理路线,加之盲目地抄近道行走,竟尾随着十几辆推黑炭的独轮车来到一条羊肠小道前。这条小道长约2里左右,宽只有一尺有余,仅能容独轮车行走,大牛车是万万不能通过的。面对这一现实,当地居住的山民们都劝他调转车头,改走大道。可他却若无其事、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大家善意相劝,我很感谢。至于赶着牛车去走这条小道么,其实也并不是什么艰难事!”话毕,只见他用右手提起车轴一端,腾出左手拔去轴钉,取下一只车轮,扔到炭车上面,然后吆喝大黄牛迈步。他让牛车上剩下的那只车轮进入羊肠小道,自己用两手轮番交替着提着车轴一端行走在斜坡上,三千多斤重的大牛车就这样穿越过境了。
山民们目睹此情此景,都禁不住感到奇异万分了。他们纷纷拦住相里建勇询问他的姓名住址,他爽朗地回答说:“我行不改姓,坐不更名。复姓相里,名叫建勇,汾阳县城北乡大相村人氏!”从此以后,当地的山民们又为他神力的传说增添了许多虚构色彩。
相里建勇生性刚直,喜好抱打不平。他自从得到神力后,又为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做了许多扶贫济困的好事。他到了晚年,村里的富裕大户虽然再也不敢雇佣他打短工帮助干活了,但又争相聘请他为他们家担当护院。盗贼们摄于他的神力,都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他给那家富裕大户担当护院,那家富裕大户就一定高枕无忧,家宅平安。
虽然,民间传说《神力的传说》明显出现许多夸张不实的成分,但其弘扬的是诚实勤劳和乐于助人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时至现今,依然在大相村以至周边农村广为流传。(樊启俭)
编辑:韩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