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孕育着多彩的自然生态,深山中生存着着许多野生蜜蜂,远离田野和人间,造化于自然,纯酿出百花鲜蜜。陈超是施秉县城关镇白糖村黄金屯人,家住杉木河景区外缘的他,在从事农家乐之余,六七年前,便开始从师养蜂,如今,在施秉城关、甘溪、牛大场等地的深山的悬崖间,散养约有箱的野生蜜蜂,专做野生百花蜜,正是他一直的追求。秋冬之际,正是一年蜂蜜采收时,11月初,趁着天高气爽,陈超翻看着只有他才懂的蜂蜜位置分布小本,带上攀岩设备和采收工具,去往另一处蜂蜜放置点。
准确的说,更多的时候,他不是养蜂人,而是一个追蜂人。多年来,凭借所学和摸索的技术,他把追踪到的野生蜂窝搬迁或是分流到更加隐秘的山崖中的木蜂箱里,或是把山崖中的野生蜂窝做一定防护,然后,让蜜蜂们自行发展,一年去查看也就一两次,许多时候,到了秋冬采收时,他才去采收和打理。今天上午这一趟出来,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这窝岩蜂蜜是四年前夫妻俩追踪了三天才追到的,穿上攀岩设备,放下绳锁,在山石开裂的喀斯特地貌,每一次他都会在不同树桩上固定两个以上的安全点。这箱偏远的蜂窝,再次到来,已经又是一年了。“很不巧,石洞封口小石头被老鼠扒开,这窝生长在石洞中的蜂窝被马蜂老鼠等天敌破坏,蜜蜂跑光了”。这方山崖洞口正处背风向,几米之外有一股小山泉,实属难得的蜂窝居所。陈超重新清扫一遍,封好合适的洞口,期望翻春蜜蜂再来。
“今年第四年,得割三年了,今年第四年蜜蜂窝就跑了,野生的东西,人是无法管控的,就算今年来一次,有可能明年在,明年或不在了。”陈超有些失落又期待地说道。
为避免来一趟白跑,往往在某一处蜜蜂点的几平方公里间,他多是再分一两箱。好在,今天的第二处蜂窝能够采收。这些蜂箱都是陈超按照野生蜂的习性自己制作的,蜂箱中部放置有横条,更便于采收。
“这层全是蜂蛹,中间有一层是花粉,蜂蜜全部是在上面部分,有这个隔棒隔开,刀子可以从中间割断,从中间割了只取上面的蜂蜜,下面的花粉和蜂蛹是留下过冬的。这割法不像其他的方式,他们中间一割开就全部跨了,蜂蛹流到糖里面来,对蜂糖的品质是一块影响。”陈超边采收边介绍道。封上塑胶袋,背上背包,已是中午12点的样子,这时妻子打来电话,关心安全和收成情况,催促午饭了。往回走的山崖路,陈超还不时用枝条简单掩护封路,一年之中,难免有好几箱被人家偷走。
已过漂流季,农家乐生意很少,下午两点吃过午饭,陈超拿出秤子,“二十五斤”,算是中档的收成。房舍之外饲养的几箱蜂蜜聚集到蜂袋周围越来越多,夫妻两及时关上门,到专门的房里过滤蜂糖。
现在许多养蜂人都用机器来摇甩蜂糖,但是陈超还是选用细工慢活的纱布,吊着慢慢过滤两三道,这样能避免许多杂质流入糖里,影响品质。趁着下午时光,陈超又到另一处山崖采收蜂蜜,在许多需要攀岩才能采收的地方,妻子袁小红一定会跟着前去,相互之间有照应,危险中带着乐趣,这么些年就是这样相互陪伴过来的。
“特别爱好爬山,上山通常在一起,平时家里面除了他就是我,小孩小去读书了,两个老的身体不大好,有时候被蜂子蛰的时候,眼睛肿得看不到路,肿了好几天的,但是吃蜂蜜的时候还是开心的。”袁小红说道。分布在各个悬崖间的野生蜂箱,陈超都是吊着绳索下去一箱箱的采收,成为悬崖边上的采蜂人。施秉多样的自然生态,近年来,先后培育了一批集中养蜂场,养蜂成为了施秉的一大林下经济产业。而陈超只是在深山中散养蜜蜂的“养蜂人”,遵从自然,专注一年一采的百花蜂蜜,在从事旅游接待工作之余,野生蜂蜜,也能给他带来五六万元左右的甜蜜年收益。“自然生长的蜂蜜呢,远离了人类,就是相当于远离了农药,他里面以后呢就不会有任何的农药残留。还是百花蜜的话,因为采是深山的百花,因为有很多树啊,什么树都有,什么花也有,什么野花野果,有药用价值的,这些都有。我是希望大家能够买得起,能够认识到真正的蜂蜜,买到真的蜂蜜,能吃得起,能够买得到,这就是我的最大的心愿。”陈超满怀心愿的说。施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 建编 辑 潘成婷核 发 向天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