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蜂 >> 马蜂的形状 >> 钻进图16轰炸机乌克兰博主冒险进入纪念
乌克兰博主介绍了自己的一次探险经历,在中部城市BilaTserkva的Gayok区,有一座图-16中型轰炸机纪念碑。
这里曾经有一个空军基地和一个飞机修理厂,苏联解体后,于90年代后期从国防部转为市政所有。最初,乌克兰政府想重建别洛采尔科夫斯基机场,并将其作为第三国际机场,以缓解鲍里斯波尔和基辅现有机场的压力。
很快,所有的机场设备都被卖光了,只留下了一些飞机。博主们并没有尝试进入空军基地,因为这里还被严密保护者,他们只是将车开上通往油库的道路就被卫兵赶走了。
不过,距离空军基地不远的Gayok区,他们发现一架老式图-16轰炸机作为纪念碑安放在主干路旁边。于是,几个人将车停在附近,走过去希望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图-16是苏联远程航空部队的第一代轰炸机,由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年开始研制,年首飞,年交付使用,年从苏联空军逐步退役。
这架轰炸机就是几个人试图接近的那个空军基地的装备。
那里曾经驻扎着第近卫重型轰炸机团,这是该团解散后最后一架没有处置的飞机。
年,为了纪念第近卫重型轰炸机团成立40周年,这架图-16轰炸机被竖立在这里,成为一座纪念碑。
那个时候,空军基地还正常运转,而这架图-16已经服役了30年。谁知道在年,这架飞机成为已经废弃的空军基地唯一的地标。
这架飞机两个主起落架安放在高台上,护尾橇打开通过一根钢管与地面固定,这样保持前起落架腾空的姿态。尾部两侧有两个供射击手观察的透明舱口,右侧的被金属材料封死。
左侧的透明舱口已经被打破,因此可以从这里钻进去。在这里,提醒所有人,不要试图破坏公物。
图-16尾部有两个射手,控制自卫武器——双联装23mm机炮。后部的射手操作机尾炮塔,前部射手操作机腹炮塔。
从透明窗口可以看到,这里距离地面还有相当的高度。
这样狭小的空间要有两名射手,他们很难在内部放松自己的身体。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空间还好,不过要知道,这是废弃的状态,已经拆除了全部的内部设备。
这里已经没有座椅,似乎尾部的射手是向后坐,而前部的射手是向前坐。
尾部的两名射手与前部机舱是完全隔绝的,他们有独立的密封舱。想到机头的位置上还有一个独立的密封舱,里面是两名飞行员,一名导航员和一名射手,于是他们决定钻过机身内部,去前面看看驾驶舱的样子。
为了前往驾驶舱,一行人不得不缓慢地钻过金属隔板上的狭窄孔洞,身体不时被卡住,衣服被尖锐的金属撕裂。其中一位老兄在进入机腹炮塔隔舱时,被卡住半天动弹不得,他惊慌失措地扭动,身体朝不同地方剧烈晃动。
看着隔板上的痕迹,就知道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人从这里通过,前往驾驶舱探险。
内部空间非常狭小,空气污浊,温度非常高。
机腹炮塔的安装座,炮塔可以沿着它进行旋转。
这里所有的设备都被隔舱分开,有助于提高飞机在战斗中的生存性。
由于这里没有飞行员进入,所以没有任何内饰,尖锐的金属很容易磕伤身体。不过,飞行员的座舱也没有好到哪里,当飞机遭遇强烈气流时,机组成员经常被碰伤。
这里有一个气密隔板,上面被切割开一个大洞,可以小心地钻过去。
通过这张照片,可以看出这里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欢迎来到炸弹舱,这里是轰炸机内部最大的隔舱,这里可以挂载最多9吨炸弹。由于炸弹舱门并不坚固,因此需要踩着两侧舱门的转轴走过去。
小心翼翼地走过炸弹舱,想到一会儿还要沿原路返回,就有点发愁。前面是一个巨大的设备舱,要想通过,只能从设备舱顶部空间爬过去。想到通过这里就是驾驶舱,所有人都非常兴奋,想象着自己坐在飞行员座椅上,拍一张神气的照片。
正当他们准备爬过设备舱时,突然听见一阵嗡嗡声,接着看到许多马蜂在飞来飞去。他们惊讶地发现顶部透明舱口有多个马蜂窝,在这样的狭小空间里被成群的马蜂袭击,惨烈后果让他们不寒而栗。
最终,他们决定知难而退,沿着原路走回机尾。
但是,他们贼心不死,希望能够从前部舱口进入驾驶舱。
前起落架舱有一个圆形舱口,这是机身前部的四名机组成员进出的通道。
不过,这个舱口密封得很好,无法看到里面的样子。
被危险昆虫阻止探险已经不是第一次,很多废弃的军用装备因为是钢铁材质,内部又有空间,很容易吸引马蜂筑巢。在北京航空博物馆的废车场,本人就见过许多小马蜂窝,提醒喜欢探险的朋友,探险不是冒险,需要小心谨慎。
有些好奇,这座纪念碑周围的居民就没有人想看看轰炸机的内部?
不过,对武器装备感兴趣的人还是少数,当问及这架轰炸机时,许多人都会说,里面都拆空了,有什么可看的。
也许正因为这一点,这架图-16纪念碑才没有遭到更严重的损坏。
为了弥补大家的遗憾,找了一张图-16轰炸机的驾驶舱照片,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模拟式仪表。
驾驶舱后方是机背炮塔的控制台,射手会跟随炮塔转动,以目视方式进行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