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9月22日电题:神山村“神奇”何在?——井冈山深处觅答案新华社记者胡锦武、赖星、冯松龄沿着中国南方罗霄山脉雄浑的曲线,鸟瞰五百里井冈巍峨起伏,黄洋界下神山村的生活在眼前次第展开:竹林环抱村庄,白墙褐瓦的民宿点缀其间,游人沿青石板路穿行,炊烟从农家乐飘摇而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来到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时对乡亲们说。4年多来,这座贫困发生率曾达30%的小山村,经历了一系列神奇的变化。那些久别归来的游子更是清晰地感觉到,曾经缓慢沉重的生活节奏变得轻盈明快起来,神山村正如翠竹拔节般生长更新。青山绿水井冈红,神山村神奇不断。这是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一景(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从铁锄头到“金锅铲”“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蹚不过的河。心中有梦无难事,酸甜苦辣都是歌。”山歌唱出了一名农村妇女朴实无华的心里话。53岁的彭夏英曾是神山村日子过得最贫困的人之一,如今却是当地响当当的名人:当选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通常,她都系着一条黄绿相间的细格子围裙,里里外外忙个不停。为了让客人住得更舒适,不久前,她很气派地给自家民宿的10个房间都装上了空调。神山村村民彭夏英在自己开的农家乐前展示自家的农产品(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3双筷子、3个碗、1箩谷子,这是彭夏英结婚时,她和丈夫张成德的全部家当。“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当地流传已久的顺口溜,道出了村民共同的困境。为了生计,村里当年家家户户都做竹筷。每天天不亮,彭夏英就和丈夫上山砍毛竹,夫妻俩常常被马蜂蜇得鼻青脸肿。筷子做好后,还得挑到山外去卖。肩上双筷子的重量,让30里山路显得格外漫长。不幸的是,磨难接踵而至:年,丈夫务工摔伤落下残疾;不久后,省吃俭用建起的新房在连日的大雨中被冲毁;又过了几年,彭夏英在医院急救……乡里村里干部看她家中困难,上门要她填表评低保,却被她婉拒。“死水不经舀,要细水长流。”彭夏英说。彭夏英有如水一般的韧性,虽历经磨难,却从未止步。年夏天,彭夏英和家人开始经营民宿,还办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年收入超过10万元。“国家有扶持政策,我们也要靠自己奋斗。”说这话时,她眼睛望向屋外。她家的房子地势高,放眼望去,半个神山村尽收眼底。“过去用锄头在地里刨不出几块钱,现在掂起锅铲子就能赚钱,我已经有四五年没上山砍过竹子了。”如今,79岁的老支书彭水生也和当地许多村民一样,开起了农家乐,吃上“旅游饭”。目前,神山村的农家乐已发展到20余家,50%的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中。年,神山村接待游客32万人次,同比增长14%。神山人自强不息的精气神浸润在五百里井冈的动人画卷中。这是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一景(7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从“逃山”到“返乡”这里被称作神山是有原因的。据说,神山因群山环绕,状如城垣,被叫作“城山”。也有人说,神山一年四季云雾重重,犹如仙境,故名“神山”。对这些说法,33岁的彭张明从没考究过,他过去想得最多的是怎么走出神山。神山村位于黄洋界下大山深处,人均只有五分田且多是冷浆田。分散而贫瘠的耕地像是乡村的伤疤,折射出神山村的穷困。逃离大山,成了村民们共同的选择。年,全村54户人,只有不到40名老幼村民留守。彭张明、彭张卫弟兄俩是神山村较早一批到沿海打工的人。年夏天,母亲彭夏英塞给他们块钱,让他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当时,广东的部分中小企业正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他们顶着烈日,一个个园区逛,一家家企业找。20天后,身上的现金所剩无几。无奈之下,他们商量,弟弟回家,大哥留下。第二年,彭张明南下投奔大哥,从东莞到深圳,从电子厂、塑料厂上的流水线工人干起,直到成为现在的干洗店洗衣技师,月薪六七千元。“我们以前要寄钱回家贴补家用,现在爸妈赚得比我还多。”彭张明说。过去,大山压得神山人喘不过气;如今,大山给了神山人足够的底气。“我妈比我们更清楚神山村的发展规划,对帮扶干部也比我们熟悉得多。”彭张明发现,和母亲相比,自己竟然“落伍”了。最近,彭张明开始琢磨回村发展。对于自己的人生,他头一回有了清晰的方向感,“背靠神山村,家家都在脱贫致富。”第一个做淘宝店、第一个开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