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口碑怎么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初冬时节,铜仁市万山区下溪乡官田村的通村路两旁,一个个错落有致的木箱格外引人注目。看着蜜蜂纷飞,袁奎花笑呵呵地说:“这些蜜蜂,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甜蜜。”家住官田村桥冲组的袁奎花,是村里有名的养蜂人,也是该村村委委员。曾经,袁奎花和大部分村民一样,家庭条件也并不富裕。由于官田村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人均耕地不到1亩,长期以来,官田村民一直过着贫苦日子。“官田一条槽,早吃苞谷夜吃芍,单身汉几十条,大姑娘都往外跑。”这首顺口溜,曾是该村的真实写照。为撕掉“贫困”标签,袁奎花一直在寻找出路,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决定因地制宜,在村里养蜜蜂。年3月,袁奎花与村支两委商量,前往湖南怀化学习养蜂技术,并投入38万元,成立铜仁市万山区奎花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箱蜜蜂、箱葫芦蜂、箱马蜂,开始发展养蜂产业。“我们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蜜源丰富,每年蜜蜂可产2次蜜,分别在春、秋两季,主要蜜源为油茶花和五倍子,每斤蜂蜜的市场价能达到元。而马蜂蜂蛹、葫芦蜂工蜂在市场上也不愁卖,利润很高。”袁奎花认为,养蜂的前景十分可观。然而,实际情况却给了袁奎花当头一棒。由于养蜂技术不成熟和管理不善,当年她的蜜蜂存活率很低,大约三分之二的蜜蜂死去,直接损失了10多万元。“首战”失利后,袁奎花并未气馁,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因为“技术关”没把好。为了更好地掌握养蜂技术,她又前往云南,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学习。这些年,袁奎花一边养蜂一边积累技术,终于收获了“甜蜜”。今年以来,合作社已卖出蜂蜜1余斤,葫芦蜂余箱,马蜂蜂蛹50余箱,总产值近25万元。合作社每年还拿出5万元用于村集体产业分红,覆盖全村建档立卡户户人,并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在全村推广‘繁育基地+农户’模式,与建档立卡户进行合作养殖,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袁奎花说道。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阳编辑黎金霞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