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s://news.sina.cn/gn/2017-04-26/detail-ifyetxec6600750.d.html「本文来源:中国吉林网」“这里山清水秀,漫山遍野的野花,非常适合养蜜蜂。”一见到记者,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两河口镇大尖山村村民陈兴清和妻子马蓉忙起身招呼。陈兴清出身于养蜂世家,养蜂经验已经传承了近百年。父辈以前采取的是“古法”养蜂,在山间选择到合适的位置后,用蜂桶引诱蜜蜂筑巢,一年可采蜜一次。年,为了照顾家人,原本在外务工的陈兴清和马蓉商量后决定返乡养蜂。虽然是传承祖业,但大规模养殖,他还是缺乏经验。蜂群分巢、蜜蜂酿蜜,大马蜂入侵……问题一个接一个,陈兴清强烈地感觉到以前的知识不够用了。他上网购买了养蜂技术指导书籍,一边自学一边实践。每天早饭过后,夫妻俩就到养蜂基地走走,查看蜜蜂出群,检查蜂群及进蜜情况。成群的蜜蜂嗡嗡飞舞,陈兴清却习以为常,任凭蜜蜂爬满手臂。陈兴清说,小蜜蜂很善良,不轻易叮人,但他也曾被叮过十几个包。不知道多少个日夜守着蜂箱,陈兴清炼出了“火眼金睛”,不用开箱就能知道蜂箱里蜜蜂的情况,有没有问题一眼便知。如今,陈兴清夫妻的养蜂规模已经扩大到余箱,今年产蜜蜂群达余箱,年产蜂蜜1.5吨,年纯收入达20多万元。怀着对大尖山村的感情,陈兴清夫妻将自己的致富经与乡亲们分享,带动村里的乡亲一起发展养蜂产业。“土蜂蜜非常有市场,现在每斤均价在80元以上。”年,陈兴清夫妻成立了川江源中蜂养殖合作社,运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低价提供蜂群,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的模式吸纳了两河口镇20户蜂农加入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至余箱蜜蜂,预计到年,合作社可产蜂蜜1.5万余斤,综合产值达万元以上。如今这些蜜还有了名字——“小陈和蜜”,这是陈兴清申请注册的商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说起未来的打算,陈兴清笑着说。鄢怀林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张艳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