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

旅游领域的科技发展趋势分析人民智库

发布时间:2023/2/28 1:12:37   

科技在旅游业发展史上一直发挥关键作用。近20年来,以信息技术、通讯技术、高速交通等为代表的关键共性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旅游行业现代化水平,改变了旅游活动的组织方式、旅游服务形式、旅游业组织架构,推动了旅游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和业态创新,并由此形成了新的劳动分工和职业岗位,大大提升了旅游行业生产效率和公共管理服务效能。

过去二十年旅游领域的科技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旅游业与互联网、通讯、计算机软硬件、装备制造、大数据、环保等通用技术有效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我国旅游领域的科技体系,涵盖了前端面向游客的服务技术、面向旅游企业的服务生产运营及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及后端的技术支撑,在游客出行的组织方式进化、企业旅游产品和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和思想跃迁、公共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01

需求导向的科技供需体系初步形成,全球竞争进入新赛道

市场需求是推动技术扩散的基本动能。过去二十年,围绕广义旅游产品和服务供应链,全球旅游科技体系已经基本成型。旅游相关基础环境技术、旅游企业技术、旅游行政和公共管理技术是其中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相关的基础环境技术包含于道路交通、通讯、医疗、厕所、救援、金融、公共建筑等子领域技术当中。旅游企业技术是本领域技术发展的核心,主要包括旅行服务、住宿、景区(点)、旅游商品、旅游装备制造、旅游演艺等行业技术,其技术类型包含旅游信息化技术、旅游展陈技术、旅游装备制造技术、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等。旅游行政和公共管理技术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市场监管、客流监控和安全疏导、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应用。

旅游领域的全球科技竞争正在进入新赛道。在全球旅游科技格局中,我国旅游领域的科技创新态势呈现少数“领跑”、部分“并跑”、多数“跟跑”的局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我国旅游领域技术创新最活跃的组成,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在人工智能旅游定制及推荐、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机器人客服和直播营销等领域处于“领跑”位势。旅游住宿业领域的技术应用主要有旅游预订和管理信息化、住宿节能减排两个方面,总体处于“跟跑”位势,以“泊来”为主。景区(点)、主题公园、旅游装备制造、旅游演艺娱乐等领域主要是装备制造技术、展陈技术与旅游信息技术的融合集成,这些领域整体处于“跟跑”位势。旅游装备制造技术方面的劣势相对突出。

02

互联网技术推动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深刻变革

互联网技术推动形成自主出游的组织方式,加速了旅游市场的散客化、大众化进程。我国从年开始全面引进互联网技术,新浪、搜狐、网易等基于Web1.0技术的三大门户网站相继成立,开启我国的互联网时代。年国务院决定增加法定休假日,形成了春节、劳动节和国庆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同期,以携程、艺龙、去哪儿等企业创立为开端,开启了我国在线旅游服务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让人们可以通过在线旅行商(OTA)自主预订酒店和机票,改变旅游服务生产和消费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打破了国民出游需要通过旅行社团队出游的组织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旅行社业在人们出游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旅游领域创新形成平台经济,出现了在线客服、呼叫中心、广告推送等新产品和新服务。随着新千年后互联网技术进入到从搜索功能向社交网络发展的Web2.0时代,用户生成内容(UGC)开始盛行,以马蜂窝、游多多为代表的社交型在线旅行商相继出现。社交型在线旅行商的发展及互联网技术在酒店、景区、交通等旅游供应链的技术扩散,为以7天、如家、汉庭、锦江为代表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崛起创造了技术和社会条件,加速了中国大众旅游的发展进程。

移动互联网大幅推进基于共享理念的商业模式发展。年,互联网技术进入Web3.0时代向移动互联网迈进,智能手机逐步兴起。随着以火车订票、携程、途牛、驴妈妈等为代表的预订服务手机客户端上线,“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与信息技术发展而同期成长的80、90后年轻一族也随之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旅游市场的主导者。旅游消费需求也加速从标准化的旅行社产品,向个性化、品质化、家庭化、多元多层次的非标消费和消费升级演化。个性化、品质化、家庭化的消费需求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同频共振促进了基于共享思想的商业模式的形成。途家、易到用车、一嗨租车、滴滴快的、共享单车等共享业态不断涌现,携程、驴妈妈等相继发布高端旅游品牌,以妙计旅行为代表的依靠技术手段实现旅途个性化在线定制企业出现,极大扩宽了旅游领域跨界融合的通道。

03

高速交通技术发展极大拓展了旅游活动的位移空间

作为一种空间位移活动,交通技术对旅游发展举足轻重。过去20年,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大体飞机发展延伸了游客出行空间、提升了出行效率,直接推动旅游行业布局从点状到现状演化。旅游企业不断沿线聚集,将全国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旅游网络图谱。

首先,公路网络连接客源地与目的地,为旅游活动创造了条件。年印发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于年基本贯通,《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于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公路网规划(-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继印发,系列公路利好政策和技术提升创新助力全国高速公路网建设,全国的旅游目的地从点连成线,渐成网络。

其次,高速铁路发展大幅促进了“快旅慢游”发展。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印发,年研发CRH系列动车组实现时速km/h的技术突破,为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兰新高铁、广深港高铁等开通提供技术保障,推动中国铁路进入高速时代。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显示,国庆假日期间高铁和自驾出游的占比超过六成。

此外,民航的发展为游客提供远距离旅行条件。年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等6大集团公司组建,民用航空航线从年的条增加到年的条,从技术和规模上帮助游客拓宽旅行距离。国家统计局数据的显示,过去二十年随着铁路、公路、民用航空里程的增加国内旅游人数加速增长。

04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领旅游业现代化进程

以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旅游行业融合加速,在为游客提供智能化、便捷化、安全的旅途服务及产品和业态创新方面开创了新局面。年以来,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带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之后,政府政策频繁出台,引导大数据技术不断与市场融合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7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