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

今日端午惟愿安康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5/2/8 11:53:49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端午榴花妖艳,杨柳垂垂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宋代“文青”欧阳修的端午节好一派活色生香!今天农历五月初五端午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挂蒿草、挂艾叶和薰苍术、白芷以及喝雄黄酒等习俗。端午节习俗包粽子从晋朝开始,粽子就是端午必备食品,现在,粽子更成了端午节标志。粽子的制作极其有特色:用艾叶或者箬壳包上糯米,然后糯米里加上特色馅料制成。根据里面馅料不同粽子又分为不同种:北方比较流行在里面包蜜枣、豆沙,如北京枣粽。南方则流行在里面包蛋黄、火腿、鲜肉等,如嘉兴肉粽。辟邪,解五毒端午节在中国传统习俗中还被称为邪魔当道的日子,蝎子、蛇、马蜂、蜈蚣、蟾蜍这五毒并行。端午节的很多风俗与避五邪有关,比如插菖蒲艾叶,饮雄黄酒,挂香囊等。插菖蒲艾叶,是端午辟邪的风俗之一。菖蒲自古被认为是五瑞之首,叶子似宝剑,可以斩千邪。艾草可以招百福,可杀菌,插在门口,能赶走病魔。到了端午节,人们就会将菖蒲艾叶用红线绑成一束,悬或插在门上,以驱邪招福。了让小孩们安然度过五毒横行的日子,父母会在其手臂上绑上五彩丝线,或在脖子上戴香囊,以驱魔辟邪。香囊是用碎布缝成的,里面可以装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或者辟虫的雄黄粉。随着岁月演变,香囊的造型越来越精美,也成了端午节重要工艺品。而对于身在云南的我们来说今年的端午非常特别小长假期间有父亲节有世界杯还有南博会云报君为大家准备了——揭秘那些你可能不了解的“端午”真相。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几个?关于端午节的4大真相1专家说“端午节”起源,不是纪念屈原?中国人过端午节历来已久,但对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众多。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恶月恶日说”等,其中“屈原说”最受认同。纪念屈原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悲愤之下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恶日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在这天人们要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白芷、喝雄黄酒以避疫。2屈原不姓“屈”?屈原姓芈(mǐ),简单而言就是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也就是说,“屈”字并不是他的姓,而是氏。姓是族号,而氏则是姓的分支。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同样与屈原同姓不同氏的历史名人还有“西楚霸王”项羽,他也叫芈羽。3雄黄酒白娘子喝不得,人类也不能喝多雄黄是矿物,含有三流化砷成分与酒混合成雄黄酒。《本草纲目》谓:“雄黄性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祛痰功效”。因而,纯用雄黄酒有毒性,多作为外用杀菌消毒。明代端午节饮用雄黄酒。在闽西长汀,端午时每家都用米酒调一点雄黄,制成雄黄酒,全家老少都象征性地稍饮一点。故事里的白娘子怕雄黄,但是实际上人类也承受不住大量的雄黄酒,尤其不要加热,加热后成分就是砒霜……还是少喝为妙,或者喝点黄酒吧。4韩国端午和中国端午不是一回事韩国端午祭和中国端午节不是一回事。虽然来源于中国,但发展了几百年已经变成另一个当地节日了。所以韩国申遗和我们申遗,申请的其实不是一个东西。端午节正值仲夏日暖绿浓,万物生长每个人都充满了力量我们的生活也同样热气腾腾“端”有开头、初始之意愿你在端午节小长假中放松心情在假日后抖擞精神,再出发!最后,云报君祝大家端午安康!云报客户端综合责编:赵婷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7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