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

3人连续被传染丧命,出生4天婴儿也曾遭殃

发布时间:2022/7/11 20:02:17   
刘军连预约 http://m.39.net/pf/a_9392370.html
夏天最惹人烦的地方,除了难熬的炎热,就是伺机而动的蚊虫。一不小心被盯上、被叮上,分分钟后患无穷。尤其是这个看起来不起眼,实际威力不可小觑的“杀手”——蜱虫,因它而起的悲剧不计其数。近日,安徽一名男子在野外劳作后,因蜱虫咬伤高烧不退,后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不治身亡。图源:微博5月,河南省有3位老人因感染蜱虫病而去世,这3人都曾为一名感染蜱虫病的死者净身。图源:微博不止成年人,孩子因蜱虫遭殃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湖南一名女孩头上突然长了一颗接近肤色的“痣”,还“生长”得非常迅速,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这颗“痣”是活蜱虫,已经吸血一个月。图源:微博江西一名出生仅4天的婴儿被蜱虫咬伤,家长一开始还以为是头皮异物。图源:微博9岁男孩野外露营被蜱虫钻进脖颈,虫头断在了肉里,家长第二天才发现。图源:微博尽管大人小孩被咬伤的新闻年年都有报道,但很多人对蜱虫其实还不太了解,也不太清楚被咬后怎么应对。夏季害虫肆虐,今天,局长就给大家讲讲应对方法!1蜱虫蜱虫是夏季露营、郊游时最应该注意的刁虫。因为它没有“敌我分明”的观念,不管有没有惹到它,都会想尽办法向你出击。蜱虫进食前蜱虫被称为“草地吸血鬼”,以血液为食。它们能在十多米远的地方就感知到人和动物的存在,然后攀附在草尖上,伺机流窜到路过的“猎物”身上。然后藏匿在他们的身体里,不断吸血,直到血液把自己扁憋的身子撑成个“球”。蜱虫进食后整个作案时间可能维持几小时,或者维持几天。图源:梨视频蜱虫这个“杀手”体型很小,不易被察觉。上面小孩被咬的案例,家长基本都是延后才发现,这样一来,安全隐患可能会更大。如果孩子从森林、草地等户外地方回来,家长请记得检查衣服还有外带的装备上有没有蜱虫附着,以下所示的身体部位也需要好好查看:图源:美国CDC蜱虫吸血时会将“口器”扎得很深,一旦发现,不要硬扯,按以下方法将其夹出。当然啦,如果就医方便的话,一定要首选就医!交给医生处理,更放心也更安全。①用尖头镊子(或直接购买蜱虫去除器)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②用稳定、均匀的力度,垂直于皮肤方向把蜱虫向上拉出;谨记不要扭动或猛拉,避免把蜱虫捏碎或扭断头部,陷在肉里。③取出蜱虫后,用外用酒精或肥皂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④取出后切勿用手指压碎蜱虫,因为取出来的蜱虫会继续分泌,皮肤接触后也会感染;可以将活蜱放入酒精瓶、密封袋/容器,或用胶袋紧紧包裹,或将其冲入马桶中来处理。图源:美国CDC蜱虫咬伤后不仅会使皮肤敏感的宝宝过敏,还能传播很可怕的疾病,如脑炎、出血热、莱姆病等。人被叮咬后最容易出现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导致多脏器损害,重者可致人死亡。而且病毒可能会有1-2周的潜伏期,在这一段时间里仍要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治疗。如果在去除蜱虫后的几周内出现皮疹或发烧,医院就诊,将蜱虫叮咬的具体事实告知医生。万事最好防范于未然,想要预防蜱虫叮咬,其实招数和防蚊是一样的,局长之前也写过,大家可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跳转查看:??每年超70万人因它丧命!意想不到的“头号杀手”,每天陪孩子入睡!其实除了蜱虫,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伺机而动的“毒虫”,它们是如何向我们发出攻击的?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继续一起来看看~2隐翅虫隐翅虫是一种和蚂蚁一般大的虫子,因为有双隐形的翅膀,所以叫做隐翅虫。一般的隐翅虫像蚂蚁一样通体全黑无毒无害,而毒隐翅虫则配色鲜明,红黑间隔,而且只有毒隐翅虫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但毒隐翅虫不会随意动用自己的毒液,因为这些毒液是它的保命底牌。如果我们看到隐翅虫,随手就要拍死、捏死,那就不能怪它奋起反抗了。毒隐翅虫体内含有强酸性的毒液,被称为“飞行的硫酸”。患者接触毒液后,数小时内会有红斑、肿痛、局部不适、痒、水疱、发热、化脓等过敏症状,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头晕、头痛等病症。所以对待落到身上的隐翅虫,一口气让它随风而去,或者抖一抖把它远甩身后,双方和平再见,才是最好的结局。如果不慎沾染隐翅虫毒液,可用除烧碱外的碱性物质中和酸性毒素,比如肥皂水清洗等。红斑、肿痒等过敏症状可选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涂抹。水肿明显或有糜烂渗液时可以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湿敷,如继发感染则需抗感染治疗。如果情况严重,医院皮肤科就诊。3红蚁致敏大户——红蚁也是不得不提的狠角色。之所以把红蚁称作“致敏大户”,是因为它的毒液能让容易过敏的人出现脸红、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重症患者在几分钟内就可能休克甚至死亡。红蚁一般潜伏在草地中,因此,在户外,红蚁多发区千万不要让宝宝打赤脚,衣服和鞋袜也要放在蚂蚁爬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蜇伤。如果不小心打扰到这些红蚁,或者踩到了一个蚁巢,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远离,不然这些类似黑社会寻仇般的红蚁,会迅速倾巢而出,对你死咬不放。被红蚁咬后,如果有显著的周身红肿发热等过敏反应,建议马上就医。4蜜蜂家族“护花使者”蜜蜂是很容易与我们有亲密接触的昆虫,但很多人不把蜜蜂叮咬当回事,结果导致悲剧发生!图源:网络常常出现在新闻里的蜂类主要有3种:蜜蜂、马蜂、胡蜂。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认识它们。01蜜蜂蜜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但威胁来临时,它会以死相博,将毒针注入“敌人”体内,使人容易出现溶血、过敏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被蜜蜂咬到后要用卡片(银行卡、交通卡等)将毒针刮出,切记不要手或镊子夹,以防毒针内的毒液被挤进体内。如果有喉咙瘙痒,头晕等疑似过敏的症状要立马就医。02马蜂蜜蜂蜇人时,会将毒针留在患者体内,同时宣告了自己生命的终结。而马蜂蜇人后则将蜇针缩回,继续伤人。03胡蜂胡蜂类的蛰刺带来的疼痛要比蜜蜂更剧烈一些,后果也更严重。专家介绍,被胡峰蛰到后,1小时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达66%,96%的患者扛不过5小时。虽然这3种蜜蜂能给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但好在它们不会随意对人发起攻击,有缘偶遇时,静静地让它们自行飞走就好了。5毛毛虫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这种让人汗毛直立的昆虫——毛毛虫。毛毛虫身上密密麻麻地长着许多细细的毒毛。这些空心的毒毛里,充满了有毒的液体,被人碰到后,毒毛的顶部会被折断。折断了的毒毛好比一根带着针头的注射器,能轻易地把毒液注入皮肤里。毒液入体后,常常可能引发剧烈的疼痛或者过敏。所以家长要告诫小朋友,千万不要用手去碰触毛毛虫,也不要盲目地去攀爬、摇晃树木,在手扶树干之前检查下有无趴在上面的虫子。如果不小心接触到毒毛,应该尽快用碱性液体或炉甘石洗剂,瘙痒明显可以口服抗组胺药,少数全身症状明显者可以口服皮质激素。有的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孩子被昆虫叮咬后只有轻微不适比如泛红、瘙痒等,而另一些的孩子却有呼吸困难、反复呕吐、昏厥等严重的反应?前面我们说过,蜜蜂、红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将毒液注入皮肤,可能使人过敏。但因为每个人对毒液的过敏强度不同,所以反应也不一样。而且很多人第一次被某种昆虫叮咬后不会发生反应,过敏大多数发生在第二次、第三次被蛰时,甚至更迟,这是因为过敏反应需要一个致敏期。除了一般的荨麻疹或皮肤瘙痒、红肿等皮肤炎症,过敏还有以下症状:1、喘息或呼吸困难;2、咳嗽或鼻塞;3、声音沙哑甚至失声;4、腹痛、呕吐或腹泻;5、眼睛发痒、流泪或肿胀;6、血压下降致头晕或昏倒。如果怀疑孩子可能对昆虫叮咬有过敏反应,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辨别,如果确实存在过敏,会给予对症的抗过敏治疗,以防出现更严重的过敏反应。好了,这期妈妈调查局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别忘了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哦!参考资料:1、广东疾控出生仅4天婴儿被咬伤!蜱虫究竟怎么防?2、儿科医生孔令凯恐怖!出生仅4天婴儿被蜱虫咬伤!这种夺命危机,如何应对?

如果你觉得有用

就帮局长分享到朋友圈吧

本文由妈妈网独家专栏「妈妈调查局」特约供稿,版权归妈妈网所有,如果想转载,请联系我们取得授权。

本期编辑:Y.T、噹噹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1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