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蜂 >> 马蜂的形状 >> ldquo捅马蜂窝rdquo他
在大连
有这样一群“追蜂人”
他们身着厚重的防蜂服
“闻蜂而动”
在30多度的气温中
行走在大街小巷
帮百姓清除马蜂窝
他们就是由消防员
组建成的一支“追蜂”小队
去年夏天他们接到近千个求助电话,摘除了近多个马蜂窝,为此,他们还上了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和《24小时》。
今年,“追蜂小队”越发壮大,队员已经达到了21人。
组成21人“追蜂”小队
中山区,山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吸引了不少马蜂“进城筑巢”。雌蜂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致人过敏和中毒,严重的还会致人死亡。
为此,大连市消防救援支队中山大队抽调松云街、鲁迅路、桃源站的部分指战员组建了一支“追蜂”小队,专捅马蜂窝。
去年,“追蜂小队”刚刚组建时,只有6人。年,随着社会求助增多,这支小队已经壮大到21人,组长裴祖霖有8年的灭蜂经验。
“你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我们穿防护服都习惯了,接触的多了,自己的个人防护也注意了。”裴祖霖说,清除马蜂窝时,需要三名队员通力合作,一人穿上防蜂服进行清除作业,一人负责安全保护以及清理落到室内的马蜂,还有一名队员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疏散围观人员。
两年更新3批防蜂服
长时间的“追蜂”作业后,很多防蜂服都已经出现了破损。两年间,中山大队为“追蜂小队”先后更新了3批次防蜂服。
“追蜂小队”队员靳海波说:
防蜂服,裤子和衣服都是连体的,头盔上有网,能看到前面视野。装备先进,摘除蜂窝的技巧也很重要。
喷杀虫剂、火攻、直接摘……各种各样的手段都可能用上。
据介绍,在中山区老旧居民楼的屋檐上、凉亭周围都能看到马蜂的巢穴,很多都分布在楼里的窗沿位置,房间没法开窗户,需要快速处理。而针对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方法。
“追蜂小队”组长裴祖霖说:
窗沿就是操作范围比较狭小,高空作业,我们要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火攻最快。室外的树上、庭楼,不适合火攻,我们就直接穿上防护服,利用很厚的编织袋或者塑料袋,直接给它摘除。”
别看“追蜂”小队现在个个都是灭蜂高手,但最初接触这项工作的时候,队员们也曾无从下手。副组长蒋叶存说,刚开始干这个工作时,总感觉蜂窝很大,马蜂密密麻麻盘踞在窝里,总会犯密集恐惧症。“拿火一烧,噼里啪啦往下掉,感觉身上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蒋叶存说,他还遇到过一次有很多蜂窝在木头板上,不能火烧,只能用杀虫剂喷,当时效果不明显,很多马蜂都落在了他身上,“我感觉我自己就像一个小蜂人似的。”
除了要经受满身是马蜂的心理挑战,他们还需要克服恐高障碍。“我原来恐高,爬高了,就感觉晕。干这个行业的肯定需要一些登高操作,所以我没事就爬绳,做一些登高作业进行练习。”蒋叶存说。
一个月接警多次
大连的雨季,一般从7月下旬持续到9月,这段时间马蜂迅速繁殖,对居民生活造成威胁。所以这两个多月,也是“追蜂”小队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7月初到8月初,中山区消防救援大队的这支“追蜂”小队,共接警多次,成功处置了多个马蜂窝,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由于了解处置马蜂窝的危险性,“追蜂”队员们每次出警都会反复提醒居民,看到马蜂窝,千万不要自行处理,一定要拨打求助。而在清除马蜂窝的同时,这些队员还要保障正常的火险出警和其他抢险救援工作。
“以前报警人不太理解,因为他们认为消防队接警后必须马上出警,但是这种求助警情较多,我们一般会利用下午、晚间或者周末的时候进行集中处置。”裴祖霖告诉记者,夏季到秋季“追蜂小队”的队员们几乎“无休”。
虽然很辛苦,但裴祖霖和其他追蜂队友们总觉得,这个工作挺有自豪感。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万恒
图片:大连中山消防
视频制作: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琦
编辑:赵卓
校对:刘美玉
主编:李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