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

延文德我的母亲

发布时间:2023/7/10 18:28:39   

清明节,我从淄博回到章丘老家。走近家门,心中涌起想喊“妈”的冲动,可始终没喊出来。

走到屋里,我两眼发呆,仿佛看到母亲从沙发上起来,走过来迎接我的情景。

母亲已经离开我们,母亲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对她无限的眷恋和无休止的思念。

母亲一生善良,勤劳能干,孝敬老人,乐于助人,她做事公道,邻里纠纷经常让她调解,深得亲戚、邻里的称赞。

我小时候,家里人口多,但老的老,小的小,缺少劳力,是村里的困难户。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家里的农活根本照顾不上,每年父亲都要拿钱来买生产队的工分,用来补贴家里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差额。

母亲为了挣多的工分,与男劳力干一样的重活。男人能干的农活,她都能干。春天给地里推粪、翻地调脊子;夏天在麦地里割麦子,在麦场里扬麦子、抗麻袋;秋天她与男劳力一起撬玉米茬,种麦子,有时与大家一起出工修水库;冬天在生产队的油坊干活,她每天将在油房里分到的饭菜舍不得吃,带回家热一热,给一家人吃。

母亲孝顺老人是我们晚辈的榜样。和奶奶在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从没吵过嘴,红过脸。为了给我叔叔成家,母亲想方设法翻盖家里的房子,给小姑早早准备好嫁妆。随着弟弟姐妹的出生,我们家愈发热闹起来,全家12口人的生活全靠母亲操持。

那时候,兄妹几人都还小,衣食学费等开销都需要钱。为了补贴家用,她在自留地种菜,除了自己吃剩余的还能去集市卖点钱。夏天,院子里的几棵杏树果实成熟了,母亲与几个邻居天不亮便赶到5公里外的集市去卖杏。为让孩子们过春节穿上新衣服和新鞋,她纳鞋底和做衣服经常到深夜。

母亲的仁爱之心,还表现在赡养两个孤寡老人方面。我有两个远亲奶奶,其中一个奶奶的姑娘出嫁外村,无人照料。另一个奶奶守寡多年,无儿无女。平时母亲对她们关照有加,从挑水、磨面到生病请医生,都是母亲张罗操持。她教育我们,要向对待自己的亲奶奶一样对待她们。两个奶奶的后事都是我父母操办的。

有母亲的表率,我姐姐孝敬照顾多年卧床生病的公婆,被评为乡里的尊老爱幼的模范标兵。

母亲心地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她40多岁就患有冠心病,可邻里间无论谁家有什么困难,谁家有红白喜事,她总是不辞辛劳,忙前忙后。就连邻居家里闹矛盾,夫妻吵架,婆媳不和,都找她去给人家调解说和,父亲要她注意自己身体,她说:“人家找咱,就是相信咱,咱就要给人家说道说道。”

记得有一次,邻居李大娘到我家院子找马蜂窝,说她老伴腿关节肿痛的厉害,听人说马蜂窝能治疗缓解肿痛。母亲和她在院子里找遍了房前屋后,树上树下,也没发现马蜂窝。李大娘前脚刚走,母亲立刻到我姐姐家找马蜂窝。姐姐家老房子多,院子大树也多。在我姐姐的帮助下,终于在屋檐下找到了两个大马蜂窝,母亲赶紧给李大娘送过去。

第二天,李大娘对母亲说:“老伴腿关节肿消下去了,也痛的差了,真不知怎么感谢。”

母亲说:“街里街坊的客气啥,只要管事就行。”

80年初期,父亲托亲戚买了台14英寸“福日”牌彩色电视机,从此我家就热闹起来。每天天一黑,邻居老少爷们都到我家看电视。遇到电视连续剧,天天是满满的一屋人,很晚才结束。母亲给大家泡茶、倒水,不厌其烦。时间长了,父亲怕母亲休息不好,身体承受不了,就想早关电视,让邻居回家休息。母亲不同意,她说:“我到别的屋去睡,让他们继续看吧。”

母亲疼爱子女,但从不溺爱我们。她说她自己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要我们好好读书做个好学生。哥哥从小受的责罚最多,我和姐姐受的表扬最多。我学习她不担心,却担心我体弱多病。为了让我的身体强壮起来,母亲想尽千方百计,给我补充身体能量。听说喝新鲜的生鸡蛋治扁桃体发炎,每天让我喝生鸡蛋。生鸡蛋腥气太重,我不喝,她看着我喝完。我眼睛不好,尤其是晚上,看不清东西,母亲听老中医说小孩子的胎盘能治好眼睛。她找村里计划生育员打听到谁家媳妇快要生小孩了,又送红糖,又送挂面,给我换来胎盘让我吃。

让母亲自豪的是,我们兄妹四人也争气,全都考上大中专学校,都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这在是我们村绝无仅有的。每逢节假日,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可就在年12月26日早上,母亲却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一天,是我有生以来感到天塌地陷的一天。

出殡的时候,满街都是为她送行的亲戚、朋友、街里街坊,大人小孩,人们聚在一起,久久不愿离开,大家为她的病逝而伤心。

都说有妈就有家,无母不成家。

母亲走了,我再也听不见她慈祥和蔼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她在家忙前忙后的身影;再也吃不到她做的香喷喷的饭菜了;再也享受不到有妈的快乐无忧的日子了。

母亲,我想你了。

母亲,如果人生真的有轮回,我下辈子还要做您的儿子,下一辈子还跟你做娘俩。

作者简介:延文德,年11月出生,济南章丘人,大学文化,中国金融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现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淄博市分行工作。作品散见于《金融文学》《山东金融文学》等媒体,部分作品收录《银海帆歌》等多部文学合集。

壹点号柳泉金融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4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