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蜂 >> 马蜂的形状 >> 严重可致命海南近期频繁出现路边就有
海南目前天气还热,
马蜂活动依旧频繁。
11月8日至12日,
澄迈消防救援大队
共接到摘除马蜂窝的警情7起,
共为群众摘除马蜂窝9个。
那么,
为何今年冬天马蜂“大量”出现?
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图片来源:椰网
市民反映:小区频频出现马蜂
最近几天,澄迈县的居民向消防人员反映称,他们居住的小区频频出现马蜂,有的马蜂还不时飞向人群,所幸没有对居民造成伤害。居民们称,他们看到这些马蜂窝,小的如成人拳头般大,大的如篮球那样大,整天马蜂在小区居民住宅区飞来飞去,给居民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据澄迈消防统计,仅11月8日至12日,4天时间澄迈消防救援大队共接到摘除马蜂窝的警情7起,共为群众摘除马蜂窝9个。
图片来源:椰网
原因分析:马蜂出没与季节变化有关系
连日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海口也有多位市民反映,他们也发现了马蜂窝,不时看到马蜂飞来飞去。对于这一说法,记者从消防部门得到了证实。
那么,海南城区为何多马蜂?消防专家介绍,马蜂出没与季节变化是有关系的。马蜂是杂食性昆虫,尤其喜欢捕食鳞翅目软体幼虫,也会吸食花蜜。到了冬天,海南天气依旧艳阳高照,马蜂开始迷恋“城市生活”,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居民住宅楼成了马蜂光顾高发地,随着筑巢条件的不断变化,住宅的阳台、屋檐遮风挡雨,适宜马蜂居住和繁殖。二是城市草坪的大面积铺设,适宜马蜂生存,使马蜂筑巢的习惯从大树转向了居民住宅。三是到了冬天,马蜂的“口味”转向城区居民丢弃的比较甜的水果。
图片来源:椰网
专家提醒:小心被马蜂蛰伤危及生命
医院外科王医生介绍,被马蜂蛰后,受伤部位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如果眼睛被蛰,疼痛更加剧烈,且有流泪,甚至发生角膜溃疡。
如果万一不幸被马蜂蛰伤,千万不要用指甲或镊子、钳子拔出毒刺,因为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其内残留的毒液再次注入皮下,加重伤情,正确做法是用消毒针头挑出毒刺。若被蛰的伤口较多或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时,请立刻就近就医。
澄迈消防救援大队提示市民
如果发现马蜂窝,不要惊慌,不要惊动马蜂,不要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擅自处理马蜂窝,如果马蜂进入房屋,可以利用杀虫剂进行驱赶,并及时联系消防部门进行处理。蜂毒对哺乳类动物的作用很强,健康人被蜂蜇可引起局部反应,短时间内多次被蜂蜇会引起中毒甚至会危及生命。居民一旦被蜇伤,医院进行检查。
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勤劳的蜂蜂们做不到的。
什么是马蜂蜇伤?
蜂蜇伤有什么表现?
遇到蜂蜇伤怎么办?
今天带大家一起了解,
这些小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什么是马蜂蜇伤?
马蜂蜇伤是指马蜂的尾针刺破人体皮肤后,能释放毒素,引起中毒,其实质为生物毒素中毒,引起过敏反应及直接毒性作用致病。
蜂的种类
我国常见的蜇人蜂有:蜜蜂、马蜂(也称胡蜂、黄蜂)等,世界上已知马蜂种类有多种,中国记载的有余种。
马蜂和蜜蜂蜇伤的区别
蜂蜇伤的表现
局部:伤口处红肿、剧痛、瘙痒,蜂刺部位可发生坏死、化脓。邻近气道易致气道狭窄;近眼部可致视力下降。
全身中毒症状:发热、全身疼痛、头痛、恶心、呕吐,过敏反应(是蛰伤后最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如皮肤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茶色尿等,严重者血压下降,发生过敏性休克(早期致死主要原因),病情危重者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蜂蜇伤紧急处理
蜇伤后24小时,处理要点可简化为“4个两”,即“两早”、“两抗”、“两素”、“两化”,且尽量在6小时内完成,又称马蜂蜇伤救治黄金“6小时”。
“两早”——早评估和早处理。
早评估:早期评估蜇伤皮损总数(间接反应蜇伤马蜂数量及毒液量)及有无过敏反应,6小时内无尿和茶色尿提示早期肾损伤和急性溶血的可能。
早处理:1.冲洗伤口:马蜂蜇伤后无毒腺残留,伤口局部无毒刺,且毒液成碱性,可用弱酸性液体冲洗,如食醋等;蜜蜂蜇伤后有毒刺,毒液成酸性,可用弱碱性液体冲洗,如肥皂水或2%-3%碳酸氢钠溶液等。
2.冷敷、涂药:24-48小时内局部冷敷缓解肿胀及疼痛。季德胜药片20片碾成糊状在伤口周围均匀涂抹可减轻肿痛症状。
3.转诊:蜇伤部位超过10处者,6-24小时即出现溶血和横纹肌溶解,早期安全转诊至具有高级生命支持和血液净化的医疗单位。
“两抗”——抗休克和抗过敏:早期易出现过敏性休克,部分是因为疼痛引起的神经源性休克,甚至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源性休克,并且,过敏性反应与中毒剂量无关,经过治疗后可再次发生,建议医学严密观察10小时。有条件可服用氯苯那敏片、开瑞坦等。
“两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Ⅱ级以上过敏反应需注射肾上腺素,儿童蜇伤早期应用肾上腺素甚至可以避免插管。
头面部胡蜂蛰伤、有过敏史、早期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常规小剂量肾上腺素,每日数次,连续3-5天。
糖皮质激素可抗炎、抗免疫、抗休克、抗过敏及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因此,医院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两化”——水化和碱化:过敏反应发生时,全身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在10分钟内导致50%血管内的液体流至血管外,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适当给以静脉水化,保证组织灌注及尿量增加,有助于促进毒物代谢和代谢产物排出,30分钟内给予-毫升等渗液并给予速尿20mg推注。
无医疗条件者给予弱碱性饮料,如苏打水等,以增加补液量及碱化尿液。
来源:海口网综合椰网、医院
记者:李兴民
通讯员:陈焕林
编辑:陈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