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

吃完木耳,7岁女孩多器官衰竭同样被蜜蜂

发布时间:2022/7/9 15:39:38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948075655183856&wfr=spider&for=pc

提示: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即可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雯雯的妈妈也在抢救中,弟弟脱离了生命危险。为何一盘黑木耳会放倒一家人?事实上,泡发和烹饪黑木耳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的错误,可能你的家人都在犯。

黑木耳下肚,一家全中招

  7月27日中午,雯雯的妈妈拿起了泡发好的黑木耳,略微焯水捞起,加入调料,凉拌着吃,妈妈吃了最多,雯雯也吃了不少,弟弟只吃了一点。

  7月28日傍晚,雯雯开始出现呕吐和肚子疼,精神变得萎靡,随后,妈妈和弟弟也相继出现相同症状。医院一查,肝功能指标超过正常几百倍,医生初步判断,食物中毒。

  弟弟的症状最轻,经过对症处理,已经脱离了危险。但雯雯和妈妈就严重得多了,她们全身黄疸升高,肝功能严重受损。尤其是雯雯,很快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其他脏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人已经昏迷不醒。

由于病情危重,医院建议雯医院。7月31日,雯雯妈妈被送医院急诊科救治;当天傍晚5点左右,雯雯转入浙大儿院湖滨院区综合ICU治疗。

接诊雯雯的医生叶盛,一翻开病例,并与雯雯家属一聊,这才知道,原来她们吃的那盘黑木耳足足泡发了两天两夜。“雯雯妈妈就把黑木耳放在家门外的露天泡发,两天两夜后,焯水凉拌后食用。”叶盛说。

黑木耳中毒无特效药此毒素死亡率高达50%

  隔夜黑木耳,食物中毒,此时,叶盛心里心中已经有了判断。

  “在临床上,像黑木耳、变质的玉米面中,有种‘椰毒假单胞菌’,这种细菌会产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它的中毒潜伏期最长为3天,多数是半天至一天。

  患者初期仅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轻度症状,随后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意识不清等症状。”叶盛说。

  而随后,省疾控中心对于雯雯血液的检测,确定了叶盛的推断,确诊雯雯血液中有米酵菌酸。“目前,对于这种毒素的治疗,没有特效药。为了竭力挽救雯雯的生命,把体内毒素尽量排出,我们对雯雯的血浆进行了四次置换,每次毫升,对于这样一个7岁女孩来说,这样大幅的血浆置换,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四次。”叶盛说。

  但即使是这样迅速和及时的抢救,雯雯的病情依旧让人揪心,“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米酵菌酸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极为凶险,死亡率高达到50%以上。”叶盛说。

惨痛教训不少 这个错误千万别犯

  事实上,这些年,黑木耳中毒的病例屡见报端。

  年7月,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里,28岁辽宁姑娘毕雪因为一碗泡了两天的黑木耳,陷入昏迷,出现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黄疸。

  年7月,温州董先生和毕女士夫妻俩吃了木耳炒鸡蛋中毒。董先生吃得少,症状轻,很快自行恢复。但毕女士中毒较深,先是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天后逐渐发展成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黄疸、脓毒性休克等,被送入ICU抢救。

  而这些黑木耳中毒病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黑木耳一般都泡发了2天以上,容易引起腐败变质。

  “椰毒假单胞菌生长温度约为25到37度,最适生长温度为37度,最适产毒温度为26度。这个细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是它产生的外毒素(主要是米酵菌酸)所致。米酵菌酸一旦产生,无法用热水消毒,也无法清洗干净。雯雯的妈妈将泡发的木耳在露天高温环境放了两天两夜,再进行烹饪,毒性非常大。”叶盛分析。夏季注意食品卫生 木耳随发随吃

  那应该如何安全健康吃黑木耳呢?叶盛给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他建议,不仅仅是黑木耳的泡发和烹饪需要引起重视,白木耳(银耳)也要引起重视。泡发木耳类食材,随发随吃,特别是夏季,最好将木耳的泡发在冰箱进行。

  其次,如果泡发时间较长,忘了换水,出现上述情况时,别舍不得,要果断扔掉。

  另外,目前市面上有鲜木耳售卖,叶盛建议消费者要仔细挑选,如有发粘、流水、异味,千万不能吃,如觉不适,应尽快就医,并将就餐史告诉医生。

赶紧提醒家人!

夏季千万注意食品卫生!

另外,

还有一件容易被忽略的事情要特别提醒!

同样被蜜蜂蛰

一个死一个生!

  眼下正是暑期旅游高峰,很多人都会去野外,然而你却要小心蜜蜂!

  这是日前一名北京急诊医生发在个人   我在急诊夜班时,一位50岁被蜜蜂蛰了的男性,走进了我的诊室。

  我示意他脱掉上衣,查看被蜜蜂蜇到的颈部,发现仍有蜂刺刺入而未拔出。我带他到换药室,马上对其完整的取出了毒刺。但当撩起他衣服的时候我却发现前胸、后背,腹部,大腿布满了红色密集的皮疹。

  随后,病人突然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眼皮半睁半闭,身体摇摇晃晃,接着身子完全软了下来。

  我迅速通知抢救室推来平车,将他推入抢救室,吸氧、静脉输液扩容、大剂量激素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等,我甚至还请喉科来会诊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紧急行气管切开。

  10分钟后,患者睁开了眼,血压也恢复了正常,呼吸也变得平稳了。3个小时后,患者无不适症状,在孩子的陪同下离开了抢救室。

  我另一个接诊的小女孩叫朵朵的,她在花丛中玩耍时不小心被一只蜜蜂蜇到了手,疼得哭着喊着叫妈妈。一家人很着急,最后姥爷拿出牙膏涂在了蜇伤处。似乎有了些效果,朵朵不哭了。

  20分钟后,朵朵的妈妈却发现朵朵躺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呕吐、眼皮肿得根本睁不开,小脸通红,身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疹子。

  一家人慌了,抱起朵朵冲出了家门。然而,一家人并没有选择只有3医院,而是选择了30分钟医院。

  医院时早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我们努力地抢救,但是奇迹最终还是没有出现。

  妈妈抱着冰冷的朵朵,爸爸抱着悲痛的妈妈,姥姥已经哭得晕了过去,姥爷用拳头捶打着地板,讲述着事情的经过......抢救的医生护士都哭了,我忍着眼泪,不敢直视他们,宣布了临床死亡。

  转身后我的眼睛也模糊了。我甚至不敢去告诉这一家人:如果当时抱着孩子去3医院治疗,朵朵有九成活来下的可能。

  他们错了,他们耽误了孩子最佳的抢救时间。

被蜜蜂蛰后死亡率很高!

  这两个病例一死一活,教训极为惨痛!

  一说到蜜蜂/马蜂叮咬,很多人都把它看成“蚊虫叮咬”,但其实蜜蜂蜇人死亡率很高!不少人根本不当回事,结果导致悲剧的发生。

专家介绍

蜜蜂的尾巴有一根硬刺,这根刺连接着它身体里的内脏,这个会产生毒素的内脏,叫做“毒液腺”。蜜蜂蛰人时,常将其毒刺遗弃于伤处。蜂类毒液中主要含有蚁酸、神经毒素和组织胺等,能引起溶血及出血,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还可使部分蛰伤者友生过敏反应。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蜜蜂主要要3种:

蜜蜂、马蜂、土蜂。

蜜蜂:

被蜜蜂蛰后,容易出现溶血、过敏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马蜂:

蜜蜂蛰人时,常将其毒刺遗弃于伤处。而马蜂刺人后则将蛰针缩回,还可继续伤人。

胡蜂:

专家介绍,1小时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胡蜂蛰人死亡率达66%,96%的罹难者扛不过5小时。

当您或您身边的人被蜜蜂蜇伤后,

医生建议,

一定按照下面4步处理:

1、立即挑出蜇刺

2、肥皂水反复冲洗

3、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

4、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应立刻就近就医

注意:

第一点,拔出蜇刺是错误的,应该是用消过毒的针头或者其他尖锐物品挑出毒刺。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

任何蜜蜂(蜜蜂、马蜂、黄蜂、土蜂等)蜇伤后都有可能出现过敏。

第二点:蜜蜂蛰后,出现过敏反应,赶紧就医,就近就医,千万不要不当回事,也医院去,一定先就近就医,就近就医!

以外地事例警示大家,

不可忽视每个可能危险的细节,

赶紧扩散告诉家人朋友!

叶捷综合整理自杭州日报、健康时报等

编辑/吴俊

合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7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