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

舌尖上味道野菜马齿苋

发布时间:2023/10/20 13:14:50   
作为夏日常见的野菜之一,马齿苋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你知道吗,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它还有长寿草的美称。瞧!它根是白的,梗是红的,叶是绿的,等到开了黄花,结了黑籽儿,就是一生五色五行俱全。命好吧?啥也不缺。至于它为啥叫马齿苋?不叫牛齿苋、驴齿苋?找了半天,无从可考。估计起名字的人对马儿有偏爱,至少,对马比较熟悉。特意找了张大马牙的图片,果然挺像的,连中间的缝儿都带不走样儿的……马齿苋的别名还有很多,打听了一下,叫“马蜂菜”的有,叫“蚂蚁菜”的也有,哈尔滨的同学说他们当地叫“马集菜”。俺们老家叫做“蚂蚱菜”。不管啥名儿,老百姓的叫法,总归是很接地气儿的。小时候,村里人家,家家户户有菜园子。到了夏天,马齿苋遍地都是,跟着爷爷去菜地清理杂草,得把马齿苋、苋菜等连根拔掉。这些东西生命力顽强,只要不去根,就会疯狂生长,跟大葱黄瓜等一众正主儿抢地盘儿。特意从网上找了半天,这个截图,最能反映小时候的菜地的真相。如上图左下角,马齿苋常常和苋菜、灰灰菜长在一处,水嫩水嫩的时候采来吃,无论是凉拌、做汤,还是包饺子、蒸菜团子,都是可口的美味。重点就是它鲜嫩爽口,滑溜溜的。刚才说了,这个东西生命力顽强,只要主根在地里,它就会长出小侧梗。所以真要种植一点儿,可以只掐梗儿,一茬儿一茬儿像割韭菜一样,从夏天到秋天,常掐常有。马齿苋喜热喜湿,耐旱也耐涝。水土肥沃的菜地,就密密麻麻向上生长抢阳光;地薄土旱的,就像上面这样平铺着延伸。也算能屈能伸、能扛能打的货色。这么顽强抗打击的生命力,常常吃点儿,兴许会增加我们的霸道真气吧,不是说吃啥补啥嘛。仔细想想,这年头村里的好多杂草,像荠菜、马齿苋、薤白等都成了城里人的好菜,一来因为它们生气十足,补充了日常菜品里面缺少的那部分野地的气息。二来呢,这些家伙生命力顽强,差不多是“五毒不侵、六邪不认”,所以虫害较少。只要有了足够的水,不需要特意施肥、喷药,就能结结实实生长。基本不需要考虑农药残留问题。可惜的是,小时候随处可见的东西,如今连个影儿也找不到。小区里全是绿化树,马路边上也都是景观植物,问了批发市场工作的姐姐,市场没怎么见,但是门口车站的路边摊儿偶尔有大妈在卖。果不其然,摆摊儿经济才最接地气儿——摆摊儿的,才是大众的。药用价值其实马齿苋也是一味好中药。它性味酸寒,补肺泻肝。生吃的时候,一丝丝苦味,印证了它清心火的作用。《神农本草经》《千金方》《本草纲目》等都有药用记载。大体涉及肝胆问题、皮肤问题、痈肿疔疮等问题。比如熬夜久了眼睛红,吃点儿马齿苋就会缓解一些。这也是用到了它泄肝火的作用。《医宗金鉴》卷六十二里还记录了一个单方,只用马齿苋一味,做成马齿苋膏。可以治疗杨梅遍身如癞,发背诸毒,顽疮、臁疮,久不收口,及湿癣,白秃、丹毒等。可以用用马齿苋干品30~60克,或者鲜品用60~克,水煎或酒水煎服,外用捣烂外敷,或取汁用。明代缪希雍的《神农本草经疏》菜部上品中,详细解读了马齿苋。小时候,身上起个疹子啥的,确实见过奶奶采一些马齿苋捣烂,连着叶子带着黏糊糊的汁液敷在上面,很快就好了。几年前儿子在老家过了几天。夏天晚上特别闷热潮湿,他身上就起了一层痱子。记得婆婆采了一把马齿苋煮水给他擦,效果还不错。好玩的事情来了,《神农本草经疏》最后写了马齿苋的禁忌:凡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勿用煎饵。方中不得与鳖甲同入,令化作小鳖伤人也。当我看到最后一句,不禁莞尔,炮制后的鳖甲,不晓得如何与马齿苋发生了生物化学反应,竟然可以化作小鳖伤人。此处待考,各位权且会心一笑。读古书,也有个方法,叫做“不求甚解”……综合各家之言,马齿苋所主诸病,重点是用了它清热、凉血、消肿的作用。食用方法美食不可辜负,马齿苋炒肉、做汤、包饺子都是特别鲜美的,更何况它独特的泄火作用。爱动手的小伙伴们,肯定有不少好吃的做法。篇幅有限,这里只捡出两种最普通的吃法供大家参考。水嫩水嫩的马齿苋,采回来,摘去老叶,洗净之后,焯水,放醋、盐、味极鲜、香油、蒜末凉拌,叶子软绵绵、滑溜溜的,梗是脆脆的,一盘凉拌马齿苋,清清爽爽,炎炎夏日,给你别样的好胃口。蒸好之后。蘸蒜泥或者自己喜欢的蘸料即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3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