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蜂 >> 马蜂的种类 >> 毒蛇马蜂相伴的架线路
近日,曲靖供电局35千伏老厂变至黄泥河变输电线路工程第36号塔基开挖完成,至此,该工程83个塔基已建成58个。
该工程是曲靖供电局近年来施工条件最艰苦的工程。线路从富源县千伏老厂变出线,跨越亚热带气候区的深山老林,到达35千伏黄泥河变。线路总长21.63公里,所经区域大多是险峰陡坡,沿途随处可见毒蛇、马蜂、蚂蟥……
“这么艰苦的工程,我头一次遇到。”工程总工程师陈超的电网建设经历已有13年之久,但这一次,他说:“算是遇到了‘硬骨头’中的‘硬骨头’了!”
荆棘相伴的施工路。
35天挖出一个塔基
“这群人简直就是穿山豹!”在富源县黄泥河镇古毕村,78岁的朱家富谈起电力工人时,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35千伏老厂变至黄泥河变输电线路工程47至59号铁塔位于古毕村后面的马家梁子。就是这座梁子,原来有多亩土地。虽然土壤肥沃收成好,但因地势险峻,近20年来,全部荒芜。
“山上的路,连牛羊牲畜都不敢走。”朱家富还记得,早年间种地的时候,汤修旺家2年就摔死3头牛,且这样的事情,在村里不胜枚举。
线路建设过程中,为运输石料、塔材和作业工器具,电力施工队在古毕村背后的山沟里修了一条仅容拖拉机通过的土路。路长5公里,花了12万元。除了5公里外,剩下的运输,全靠人背马驮。
工程建设中,施工队从省内外预订了70多匹驮运的马,组成8个马帮。当下,到场的马匹未达半数,但死伤的已有4匹。其中,有2匹马直接从悬崖陡坡上摔下去,一匹马当场摔死,另一匹马侥幸保住了命。另外2匹马驮运期间死在路上,解剖后发现,是因道路过于陡窄,马匹用力过度,肺部破裂。
工程开工时,仅仅搬运工具,就花了整整3天时间。现在,价值3万多元的工器具,每天收工后就放在山上。
除了地形陡,复杂的地质构造亦是施工面临的一项“难题”。几乎每个塔基下面,都有坚固的岩石,且岩石大多是一整块,没有任何缝隙。
施工队员杨有金出生于石匠世家。父辈以上四代人,都是石匠。13岁就会给父亲打帮手的他,在石活领域见多识广。这次工程建设中,他由衷感慨:“这么难干的打石活计,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密林丛中,随处都有遇到马蜂和毒蛇的危险。
毒蛇马蜂相伴的施工路
陈超的手机上,有一张他一直舍不得删的照片。照片中,几棵砍倒的竹子上面,一条剧毒竹叶青蛇让人不寒而栗。那是工程开工之初,陈超亲自经历的事情。
工程的很多作业点几十年没有人去过。当时,陈超一行人拿着砍刀和斧子,边走边砍。砍倒一堆竹子后,陈超正要去拖时,看到竹枝会动,定睛一看,是一条竹叶青蛇盘在上面,陈超吓出一声尖叫,当场瘫坐在地……
蛇药和防蛇粉,成了施工队员的第一必需品。
在35千伏老厂变至黄泥河变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去往很多作业点的路,都在竹林下面,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防蛇药粉和蛇药,成了工作第一必需品,重要性超过水和食物。
除了毒蛇,马蜂、蚂蟥和咬人草亦是工作过程中的“家常便饭”。
在浇制11号塔的基础时,施工队员文章发现脖子被叮咬,他用手一拍,发现是一只马蜂。脖子随即肿起来,一天之内输了6瓶液,过了2周才好。这种经历,对参与该项工程5个月的文章来说是家常便饭。
急盼电力的乡镇
35千伏老厂变至黄泥河变输电线路工程,目的就是加强富源县黄泥河镇和古敢水族乡两个乡镇的电网供电能力。目前,这两个乡镇仅由一条35千伏线路单电源供电。一旦线路发生故障,两个乡镇都面临全面停电的风险。即便不停电,由于用电客户多,35千伏黄泥河变电站也经常过载运行。
黄泥河供电所员工蒋泽辉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前夕,在外务工人员大量返乡时,两乡镇的负荷超载情况尤为突出,有的伏线路,实际电压只有伏,最低的只有伏,村民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年除夕晚上,因负荷过重,35千伏黄泥河变10千伏出线电缆炸裂,造成一万多家停电。
近年来,黄泥河和古敢的种植业、养殖业经济渐趋繁荣,电力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42岁的水族男子张成伟,年考上大学,是古敢乡古敢村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毕业后一年,他辞去体制内工作,到深圳创业,先后开过3个公司,事业颇有成效。去年回家,看到村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振兴浪潮后,他随即在村头的地里取了土壤样本,送到广西农科院化验后,发现村里极宜种植百香果。
电力助力的百香果种植。
今年4月,他索性成立了云南佳梦源农业有限公司,在村里租地种了亩百香果。当下,电力仅能满足每5天一次的灌溉抽水需要。
看到35千伏老厂变至黄泥河变输电线路工程开工建设后,张成伟喜出望外。他告诉记者,工程竣工、有了充足的电力后,他将把种植规模扩大到亩,并在村里建设百香果加工厂,在果园内安装电力驱动的采果小火车轨道。
当下,他已联系好国内外的客户。待明年,他的销售额将达到多万元。
曲靖日报记者杨紫羽通讯员杜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