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立冬,黔西县花溪乡钟山村的养蜂基地笼罩上了一层薄雾,黄褐色的蜂箱在山腰间若隐若现。
走进基地,蜜蜂已经“安分了”许多,静静地待在蜂巢,似乎在静待即将到来的冬天。钟山村委会主任杨朝亮和副主任罗兴乾像往常一样,来到养蜂基地后打开蜂箱便开始查看蜂群动态。钟山村养蜂基地“这个蜂群就很强……这块就老化了,得换……”如今,面对蜂群的情况,杨朝亮看一眼便能判断出蜂群是强是弱、问题出在哪、如何应对。对于养蜂,杨朝亮已经是村里名副其实的专家。
今年,在杨朝亮等人的精心管护下,钟山村蜂蜜获得丰收,养蜂产业蒸蒸日上。
“由于发展短板突出,基础设施欠缺,钟山村产业发展滞后。”杨朝亮介绍,钟山村.8亩耕地全为旱地,土地贫瘠,传统农业发展效益低下,过去,靠土地吃饭的村民过着贫穷的日子,村子被贴上深度贫困的标签。脱贫攻坚以来,钟山村不断创新发展思维,积极寻找发展路子,由村两委牵头,村干部带头,全村致力攻克贫困。
“深处大山,钟山的优势也很突出: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种类繁多、蜜源植物丰富,野蜂长期栖居。”杨朝亮说,经村委会议定,钟山村最终将发展的视角转向了山里。年,在民建河北省委的帮扶资助下,桶蜜蜂在钟山村安了家,钟山有了自己的产业。
然而,初次发展蜜蜂养殖,钟山村的道路并不平坦,由于技术不成熟,蜜蜂飞走、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发展未见成效,10多万扶贫投资绝不能“流产”,杨朝亮一马当先,接过了养蜂的担子,没有经验,找养蜂专家学习;创新管理方式,制定蜜蜂管理台账,进行精细化管理;为保护蜜蜂,与马蜂斗智斗勇……渐渐地,杨朝亮探索出了一套蜜蜂养殖的诀窍。
“要增加蜂群数量,就得分蜂,这时候‘育王’就很重要。”杨朝亮再次结合当地实际,摸索出了一套“育王”妙招。分蜂获得成功,蜂群数量不断增加。如今,钟山村已有蜜蜂桶,养蜂规模得到壮大,成了全村增收的重要产业。蜜蜂管理台账优异的养蜂环境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保证了钟山村的蜂蜜品质,年,钟山村蜜蜂开始出蜜,实现营收。借着蜜蜂养殖的效益,钟山也成功撕掉了贫困标签。今年,钟山村蜂蜜已经卖去大半,高品质、精包装的“土蜂蜜”元一瓶,很受青睐,客户纷纷慕名前来购买。养蜂成功了,杨朝亮便将自己总结的养蜂技术传授给村民,带着村民养殖蜜蜂,村委会通过成立合作社,找准销路,发动贫困户参与蜜蜂养殖,进行收益分红,带着贫困户一起发展。
“今年预计能实现6万3千元收益,除去成本有4万多元用于分红,覆盖了29户贫困户(3户未脱贫),将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0元,有效助推3户未脱贫户实现脱贫。”杨朝亮说,明年,钟山村将进一步扩大蜜蜂养殖规模,实现蜂群数量翻一番,持续带动农户增收。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翟培声编辑李劼
编审王璐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