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蜂 >> 马蜂的繁衍 >> 谷雨过后,祛湿为重,这五款茶汤,堪称顶级
4月20日也就是今日,便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了。
一般来说,每到谷雨节气,就会出现降雨量增多,空气湿度增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湿、热困身而生病。
所以,一般中医来说:“谷雨节气养生重点就是健脾祛湿,”所以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喝一些健脾祛湿的汤或者是茶饮,这样可以有助于家人少生病,平稳度过季节交替。
谷雨过后,祛湿为重,这几款茶汤,堪称顶级“除湿器”,要留好!
第一款、萝卜莲子猪舌汤
:萝卜克、芡实25克、猪舌克、蜜枣3枚、莲子50克、猪骨克。此量可供3~4人用。
:将萝卜带皮洗净,切成中块大小即可;蜜枣、莲子、芡实去核,备好水浸泡;猪舌反复刮洗干净,切成大块,连同猪骨用开水稍煮沸片刻,去掉血水,猪骨飞水后用刀背敲裂。把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煲内煲2个半小时,放适量食盐和少量油调味即可。
第二款、土茯苓煲龙骨汤
:土茯苓、龙骨(猪脊骨)、红萝卜可不放、陈皮、姜片。
:将猪骨洗净,然后用焯一下,捞起用开水洗净白沫。土茯苓,在超市或市场、药店都有卖,有干货和鲜货,新鲜土茯苓很硬,买时最好买切成片的,否则自已回家很难切。陈皮浸泡发软以后洗净,红萝卜去皮洗净切块。将所有食材放入瓦煲内,加适量水煮沸后,改小火慢煲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第三款、蒲公英马蜂菜茶
:蒲公英马蜂菜茶由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叶0.2g、马蜂菜0.1g、槐米0.1g、芡实0.3g、绿茶0.2g为一袋制成,每日1~2次。
:蒲公英:用来治湿热之症最为适宜,苦能燥湿,寒可清热,《本草纲目》中说:“蒲公英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淡竹叶一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好,以渗湿泄热见长。马蜂菜能散血消肿,利肠滑眙,解毒通淋。槐米可清热,凉血,坚肾水。芡实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绿茶不发酵,多种成分几乎都保留下来,祛湿效果最佳!
第四款、薏仁猪脚汤
:薏仁30g,干净猪脚一只约半斤
:薏仁碾碎,猪脚洗净剁块与薏仁一同放入砂锅,加黄酒、姜及清水1毫升,盖好。先用猛火煮滚,除去汤面浮沫,再用文火煨约2小时;待猪蹄烂熟后,依次加入盐、酱油、葱、胡椒粉。
第五款、白鲫鱼煲汤
:鲫鱼一条、砂仁3克、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
:用油将鱼两面煎黄,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然后加砂仁、陈皮、香菜、生姜,稍滚三分钟。鲫鱼性甘平,补而不燥,健脾去湿,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中医认为此方补脾胃甚好。
另外,除了食疗法方法,日常还可以常按两个祛湿穴位:
祛湿穴1:阴陵泉穴
适当刺激阴陵泉穴可以起到清利湿热、健脾理气、通经活络的作用,还可辅助缓解腹胀、腹泻、水肿、膝痛等。
取穴方法:采用坐位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祛湿穴2:地机穴
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失调等状况。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